脫肛的診斷依據和分類是什么?
時間:2011-12-31來源:青島健康醫療頻道
脫肛的診斷依據和分類是什么?
脫肛的診斷依據和分類是什么?很多人容易將脫肛與痔瘡混淆,因為二者有著相似的癥狀。如何鑒別診斷脫肛呢?肛腸專家指出,脫肛是直腸或部分乙狀結腸黏膜或肌層脫出肛外,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稱為肛管直腸脫垂,也稱脫肛。如果只是粘膜下脫的臨床上稱不完全脫垂;直腸全層下脫稱完全脫垂。脫垂部分于直腸內即內脫垂,肛門外者為外脫垂。那么如何診斷脫肛,它又有哪幾種分類?
肛腸專家介紹,脫肛的診斷依據主要有:
1.多見于排便或努掙時,直腸粘膜脫出,色淡紅,長度小于4cm,質軟,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納,肛門功能良好者,為不完全性脫垂。
2.排便或腹壓增加時。直腸全層脫出,色紅,長度在4~8cm,圓錐形,質軟,表面為環狀有層次的粘膜皺襞。便后需手法復位,肛門括約功能下降,為完全性脫垂。
3.排便或增加腹壓時,直腸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度大于8cm,圓柱形,喪面有較淺的環狀皺襞,觸之很厚,需手法復位,肛門松馳,括約功能明顯下降,為重度脫垂。
那么,脫肛又有哪幾種分類呢?
脫肛的證候分類:
脾虛氣陷:便時肛內腫物脫出,輕重不一,色淡紅,伴有肛門墜脹,大便帶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則有頭昏耳鳴,腰膝酸軟。舌淡,苔薄白,脈弱。
濕熱下注:肛內腫物脫出,色紫暗或深紅,甚則表面部分潰破,糜爛,肛門墜痛,肛內指檢有灼熱感。舌紅,苔黃膩,脈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