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视频一区二区_欧美日韩午夜电影网_色综合久久99_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播放软件

新聞中心 > 青島要聞焦點 > 正文
青島冠狀病毒肺炎平臺

人民的力量!海陽地雷戰述說黃海之陽的正道滄桑

2021-04-23 20:55 來源:膠東在線
分享到:

膠東在線4月23日訊(記者 王向榮 李剛)“不見鬼子不掛弦”,一部電視劇《地雷戰》,讓這句話廣為流傳。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膠東抗日根據地的海陽人民,開創了“地雷戰”這一全民抗戰的典型戰例,從首顆地雷炸響到全境鋪開,從鐵雷到石雷,從“腳踏雷”到“前踏后炸雷”,地雷戰轟轟烈烈地開展著,它不僅挫敗了日偽軍對根據地的掃蕩蠶食和封鎖,更保衛和鞏固了根據地的建設成果,并取得斃傷日偽1025人的戰績。4月23日,“訪地雷戰故鄉,逐夢航天新征程,全國網媒總編看海陽”一行走進海陽地雷戰紀念館,重溫那段不屈不撓的戰斗歲月。

追尋,一個石碾盤的地雷戰記憶

“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個人影也看不見。”

一首在抗戰時期流傳甚廣的小調,唱的正是曾讓日寇聞風喪膽的海陽“地雷戰”。

70多年前,日寇鐵蹄踏入海陽,并設置據點。面對嚴峻形勢,海陽基層黨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充分發動群眾,培養民兵,開展武裝斗爭。

1940年,日軍侵入海陽行村進行掃蕩,制造多起慘案,廣大人民在黨組織幫助下組織起來進行反抗。1943年5月,海陽小紀區瑞宇村首顆地雷炸響,揭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初期地雷戰的成功實踐,大大鼓舞了海陽民兵的抗日斗志,地雷戰開始由點到面在海陽展開。

地雷戰廣泛開展后,地雷供應不足。為此,文山后村民兵于化虎、李樹梓、于希水、于進湖等爆炸骨干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討研究造雷問題。“沒有鐵雷造石雷,沒有炸藥自己碾”,他們經過反復試驗,先后研制出了石雷、絆雷等多種雷。

根據作戰需求,海陽民兵在不斷實踐中又發明和改進了“腳踏雷”“真假子母雷”“天女散花雷”“水雷”“天雷”“前踏后炸雷”等30多種地雷及埋設方法,出神入化的新戰法炸得敵人寸步難行,將敵寇陷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促成了敵消我長的力量轉換,沉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鼓舞和凝聚了更廣大人民群眾同仇敵愾、堅決抗日的勇氣和決心。

在地雷戰紀念館的天井小院里,還原了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海陽農家院落舊貌,院落中央的石碾盤來自特等模范爆炸村文山后村,距今已經有著3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碾過軍糧,更碾過炸藥,碾出了基層民眾的希望和憧憬,最終見證抗戰的勝利。

銘記,英雄兒女血肉之軀奏響英雄贊歌

戰爭硝煙雖已散盡,但海陽英雄兒女用血肉之軀鑄就的“地雷戰”精神卻深深根植于海陽人民的血脈之中,成為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

全國民兵英雄趙守福,行村鎮趙疃村人。他累計參加大小戰斗200余次,斃傷敵偽183人,累計培訓民兵爆炸手12000多人。

全國民兵英雄于化虎,行村鎮文山后村人。于化虎設雷巧妙、布雷靈活,他曾創單雷殺敵7人的紀錄,人稱“膠東一只虎”。2009年,于化虎入選“全國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與他同時入選的還有劉胡蘭、狼牙山五壯士等革命英烈。

全國民兵英雄孫玉敏,她14歲加入兒童團組織,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電影《地雷戰》中玉蘭姑娘的人物原型。在海陽三位全國民兵英雄中,孫玉敏是年齡最小的一位,可謂巾幗不讓須眉。

四位膠東民兵英雄分別是膠東爆炸大王趙同倫、目前海陽唯一一位健在的女膠東民兵英雄陳桂香、海上民兵英雄隋良萱和冷世竹。

紀念館里有一面英雄墻。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膠東區,所轄20個縣市中涌現出的民兵英雄登記在冊有220位,海陽就有133位,占當時膠東民兵英雄總數的60%。他們是一群普普通通的農民,抗戰時拿起武器,個個是英雄,解放后回到農村,深藏功與名,他們是真正的平民英雄。

欒家村于1943年2月被山東省軍區授予“山東省民兵模范村團”光榮稱號。趙疃、文山后、小灘三個村被授予特等模范爆炸村。位于小紀區的槐樹底、笤帚夼、擺駕嶺、亭兒崖和紀家店五個村子,被稱為聯防模范五虎村。

海陽地雷戰聲名遠播,威震四方。為使地雷戰發揮更大作用,廣大民兵服從上級命令,組成膠東遠征爆炸隊奔赴萊陽、蓬萊一帶,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培訓民兵爆炸手,英雄足跡遍及膠東乃至全省。

淚目,一門四烈背后的英雄母親

在抗日戰爭中形成的地雷戰精神,成為根植海陽人民血脈之中的紅色基因。海陽人民不僅踴躍參軍參戰,還積極支援前線,涌現出許多支前模范和人民功臣。

英雄母親王淑芳先后送四個兒子參軍參戰,郭城村為表彰老人的光榮事跡,在她家門前豎起旗桿,掛上錦旗,“爬山頂,立大功,掙出的模范永遠是光榮”。

抗日戰爭時期海陽烈屬中“一門雙烈”有150戶,小紀鎮大楊格莊村的英雄母親徐永彩家是光榮的“一門四烈”。犧牲的四位親人中,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兒媳。徐永彩老人用堅定的信念,詮釋了作為一名母親的家國大愛。

1945至1949年,海陽共組織支前民工271966人次,出動擔架24800余副,小推車11800余輛。海陽支前民工,肩挑背扛人抬,將所需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線。海陽人民用敢于擔當的家國情懷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鑄就了必勝的堅強信念。

自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以來,全縣共有6593名優秀兒女為國捐軀。70多年過去了,站在地雷戰紀念館內,聽著他們的光榮事跡,不覺間淚目,向英雄致敬!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70多年過去了,有關抗戰的記憶從未沉寂,始終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激蕩著中華民族奮勇向前。紅色文化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價值,敢于擔當、敢于斗爭、敢為人先、敢于勝利的地雷戰精神,如今已深深融入海陽人民的血脈,成為海陽經濟社會建設新征程中闊步前行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催生更加持久而澎湃的動力。

我要爆料 免責聲明
分享到:
? 青島新聞網版權所有 青島新聞網簡介法律顧問維權指引會員注冊營銷服務郵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寿阳县| 织金县| 西城区| 嘉禾县| 清流县| 阿合奇县| 临洮县| 定州市| 嘉善县| 山西省| 扎鲁特旗| 辽源市| 图木舒克市| 都安| 格尔木市| 名山县| 潢川县| 台中县| 景东| 阜宁县| 长子县| 九寨沟县| 东乡族自治县| 新乐市| 南康市| 全椒县| 茶陵县| 康马县| 昌都县| 商水县| 洮南市| 印江| 罗田县| 杨浦区| 信丰县| 彭阳县| 林西县| 唐河县| 高清|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