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2020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行,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在本屆峰會上聯合發布了“中國企業500強”名單。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分別以2.81萬億、2.65萬億和2.62萬億營收分列榜單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有47家山東籍企業躋身2020“中國企業500強”榜單。
中國企業500強千億、萬億俱樂部再次擴容
中國企業聯合會課題組表示,2020中國企業500強繼續保持較好發展態勢。營業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長,資產規模中低速擴張;凈利潤總體保持增長,虧損面均不同程度收窄,利潤率指標有升有降;千億級企業首次突破200家,研發投入首次超過1萬億元,研發強度達到歷史高位。
據悉,今年500強入圍門檻升至359.61億元,上榜企業中有8家進入萬億俱樂部,比上年增加2家;217家進入千億俱樂部,比上年增加23家。
從營收和利潤情況來看,2020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達86.02萬億元,較上年增加了8.75%,增幅較上年下降2.39%;共實現利潤總額55705.76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38924.14億元。其中,銀行業企業包攬了利潤榜前三名,工商銀行以3122.24億元的凈利潤排名第一,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分別以2667.33億元和2120.98億元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從行業來看,制造業和服務業領域為2020中國企業500強貢獻了超過80%的企業,分別有為238家和181家,其他行業企業81家。
山東入圍企業全國排名前三
從區域分布來看,北京、廣東和山東入圍2020中國企業500強的數量最多,分別為97家、57家和47家。
具體從山東的情況看,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3584億元的總營收位居山東上榜企業首位,海爾集團公司和兗礦集團有限公司則分別2900億和2854億營收位居今年上榜山東籍企業的第二和第三位。此外,營收超過2000億元的還有魏橋集團和濰柴集團,分別以2792.81億元和2645.97億元位列500強榜單的第81位和83位。
此外,除上述5家企業外,山東鋼鐵集團、海信集團、中國重汽集團、東明石化集團、浪潮集團和南山集團的營收均超過1000億元,分別為1917.42億元、1286.63億元、1158.54億元、1126.60億元、1123.45億元和1111.7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5家企業首次入圍500強企業榜單,分別為魯商集團(420.34億元)、山東齊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68.03億元)、晨鳴控股(862.76億元)、太陽控股集團(524.25億元)和山東中礦集團(426.29億元)。
山東國企混改造就我國煤礦產能第二大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年初開始,山東省屬國有企業在集團層面改革的步伐,先后對雙星集團、海信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及山東高速集團等省企業完成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今年7月,山東能源集團和兗礦集團重組成為新山東能源集團,如果按照合并后營收計算,新山東能源集團的總營收將達到6438億元,在2020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的排名將躍居第17位,超過蘇寧控股集團。
公開資料顯示,山東能源集團于2011年正式掛牌成立,承擔著貫徹實施山東省委、省政府戰略意圖,引導帶動全省經濟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的功能,堅持以煤為基、適度多元發展,聚焦煤炭、電力、煤化工等關聯產業。
兗礦集團開發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末期,于1999年正式成立,以礦業開采、高端煤化工、現代物流貿易及工程技術服務為主導產業,是中國惟一一家擁有境內外四地上市平臺的煤炭企業。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2019年我國煤炭產量1億噸以上的煤炭企業共7家,具體排名為:國家能源集團5.08億噸、中煤集團2.1億噸、同煤集團1.79億噸、陜煤集團1.76億噸、兗礦集團1.66億噸、山東能源集團1.25億噸、焦煤集團1.04億噸。兗礦集團和山東能源集團在全國煤炭產量排名中分列第五名、第六名。
按照目前兩大集團的煤礦產能,重組后其將超越中煤集團,成為我國煤礦產能第二大企業,同時也將是我國第三個年產量超過2億噸的煤炭企業。重組后的新山東能源集團資產總額和營收將分別達到6379億元和6371億元。
新山東能源集團定位為山東能源產業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在鞏固發展煤炭、煤電、煤化工三大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貿易三大新興產業,加強科技創新,積極打造全球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海爾兄弟”合體,助力海爾集團整合升級
從榜單排名看,海爾集團今年的排名和去年的第79名相比提升了5名,這同樣離不開海爾集團內部進行的混改整合帶來的提振效應。
今年7月29日,海爾集團旗下企業海爾智家剝離非主營業務,以40.6億元出售了卡奧斯54.50%股權,初步測算預計處置卡奧斯控股權將實現投資收益約23億元,海爾智家增加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6億元。
備受關注的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私有化方案在今年8月1日出爐。據悉,海爾智家將以介紹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并擬向海爾電器計劃股東發行H股和支付現金的方式作為私有化對價,計劃股東可獲得的理論總價值為429.79億元~440.73億元。這意味著協議安排生效后,海爾電器將成為海爾智家的全資子公司,海爾智家將實現“A+D+H”的資本市場布局。兩個海爾實現“合體”之后,在管理架構、業務協同、資本布局等方面將發生質的變化。
從財務數據來看,私有化前,海爾智家2019年的歸母凈利潤為82億元,交易完成后,公司2019年的歸母凈利潤增加了46.67%至121.181億元;2019年扣非凈利潤增加了31.35%,由57.65億增至75.72億。
隨著國內大家電產業步入成熟發展階段,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份額提升與結構升級成為龍頭公司成長的主要驅動因素。而面對市場挑戰和發展機遇,海爾智家通過主動加強內部整合與協同一方面,升全流程運營效率和競爭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全球化業務布局的競爭優勢,在全球范圍優化資源配置,并加速海外市場拓展。通過本次交易,海爾智家及海爾電器將進一步深化跨品類、全流程的整合協同,共享智慧家庭業務發展平臺,放大戰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