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患者癥狀減輕或痊愈,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2月21日,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助理李芳芳告訴記者,2月9日援鄂醫療隊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癥病房后,收治了一些新的患者,也有一些癥狀減輕的患者轉到了普通病房或者方艙醫院,還有一些直接治愈出院的。湖北媳婦的抉擇
市第八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醫院消化內一科副護士長王雪峰得知援鄂的消息后,第一時間請纓參戰:“我愛人是湖北人,我是湖北媳婦,作為一名白衣戰士和共產黨員,支援武漢義不容辭。”王雪峰的愛人受疫情影響,目前仍在湖北,沒能回到青島。王雪峰此次奔赴前線,孩子沒人照看,她努力克服困難,把孩子托付給青島的姐姐照顧,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
作為醫療隊護理組組長的王雪峰到達武漢后很快投入戰斗,她組織護理同事積極開展業務培訓、防護操作等一系列工作,使護理人員很快進入工作狀態。重癥病房里病情復雜的患者居多,援鄂醫療隊隊員認真討論、分析病情,結合報告以及病情變化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有的患者健康狀況還不錯,但因為長時間住院和恐懼,產生心理問題,大家就會耐心地與他們溝通、進行心理疏導,消除他們的緊張和恐懼。”援鄂醫療隊隊員馬瑩說。
住院患者有些是家庭聚集性發病,一家幾口都住在隔離病房,他們焦慮、緊張,期盼能盡早與家人團聚。援鄂醫療隊隊員、醫院呼吸內科醫生滕翔很關心病人的檢查檢測結果,每當看到報告上肺部影像吸收、核酸檢測陰性了,滕翔總是第一時間告訴患者,“看到患者痊愈后的笑容,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
兩位母親的牽掛
兒行千里母擔憂。戰“疫”鼓角爭鳴,每一位援鄂醫療隊隊員也都是為人兒女,最牽掛他們的無疑是父母。當醫療隊員奮戰疫魔日夜忙碌時,父母翹首遠望,以感人至深的家書,訴說對兒女無盡的鼓勵和期盼。
“晴兒:從你告訴我你要報名參加醫療隊支援武漢的那天,我就一直處于矛盾和糾結之中。我知道你的決定是對的,我從內心為你感到驕傲和自豪,但我是個母親,你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我努力克制自己,不敢表現出太多的不舍,讓你本來就滿滿的行李箱變得更加沉重。只希望你帶上媽媽的愛和牽掛,滿懷信心輕裝出發……”援鄂醫療隊員于晴,是一名來自八醫重癥醫學科的“90后”護士,她的母親趙愛華告訴記者:“這個時刻,我更要支持她。我不敢隨便給她打電話,怕影響她在那邊的工作。她也知道我的擔憂,利用吃飯的一點空閑時間就給我發微信報平安。”
在給女兒的家書中,趙愛華寫道:“媽媽一直相信你是個無所不能的小戰士。可在前線,你務必要做好個人防護,好好休息。我的小戰士,盼你平安回來,祝一切順利!”
得知女兒帶隊奔赴武漢,李芳芳70歲的母親張乃君沒有感到意外,對于這一天的到來,她早就有了心理準備。“我了解她,她在做應該做的事。從春節開始,新聞每天都在播報關于疫情的事情,她是呼吸內科醫生,我預料到她肯定會做出這個選擇,只是具體哪天出發不知道而已。”張乃君說,她平日里很少給女兒打電話,因為女兒太忙了,怕打擾到她。“雖然她的工作經驗比較足,但我心里仍很掛念。這些年她工作忙,全家人很少能聚在一起照個相,這次等女兒從前線回來,一定去照一張全家福。”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