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2月12日訊(記者 丁淑華 通訊員 劉曉靜)“這個貨架清理一下,把顯眼的位置留給進口貨品。”這兩天,市北區保利百合花園便民超市店主李先生忙著給一批新品騰貨架,2月15日,他將收到從色拉新零售APP訂購的十幾款進口商品。這些門店都緊挨居民樓而設,附近居民步行一兩分鐘即可到達。而縮小居民購物半徑,對當前疫情防控大有益處。
隨著返青復工人員的逐漸增多,居民基本的生產生活需求特別是食品、蔬菜等需求量越來越大。農貿市場、超市、快餐店等復工進度明顯加快。據統計,僅2月11日一天,市北區水清溝街道轄區蔬菜店、快餐店、生產加工企業等復工的大小場所就有50余家。
青島紡織機械廠員工200多人,復工在即,一大早市北區水清溝市場監管所就來到企業食堂,對該單位食堂進行防疫情況檢查,并將致餐飲單位一封信,單位食堂人員聚集場所八項措施等文件進行了傳達學習,要求企業務必規范食堂分時、分桌、分批次進餐制度,嚴格把控進貨來源,索證索票留底存檔,隨后對就餐場所消毒和工作區防疫工作、員工一人一檔、體溫檢測等工作進行了指導。市北區水清溝街道黨工委超前謀劃,組織成立一支專門應急隊伍,對復產復工企業必查必訪,對防疫工作進行專業作業指導,有效提高了企業防疫責任意識。
在社區,“陣地小喇叭”每天進行廣播,號召返程人員返回居住地后,第一時間主動到社區登記并測量體溫,填寫是否有重點地區旅行史以及是否有與確診、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史等相關信息,并對于從重點地區返程的人員實施居家醫學觀察14天;對于返青自愿居家隔離的,街道將他們拉入微信群,收集他們的生活需求,提供送菜上門、代繳水電費等服務,同時定點定時回收他們的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姓名、電話、門牌號—志愿者自制的規范表格,這就成了水清溝街道坪鄉路社區居民出入小區的“通行證”。
規范社區出入管理,安排社區疫情管家代購,組織社區周邊超市等貨源配送,對復工企業進行專業防疫指導……當下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期,疊加返程復工人流進入高峰,為保障民生,做好服務,市北區水清溝街道上下協調,各部門、各企業、社區居民群策群力,在防控疫情工作中結合轄區實際做出了充分探索,織就了一張嚴密的防疫“網”,取多種措施保障復工復產期間戰“疫”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