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不斷突破、新業態不斷涌現、引領經濟發展的動力越來越強……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持續進步,一批“高新藍”產業加速出現和成長,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新動能。
海洋新業態:方興未艾
隨著核心技術不斷獲得突破,近年來,我國海洋生物制藥、海洋發電、海水淡化等“藍色”新興行業加速涌現,方興未艾。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是我國海洋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2006年由科技部啟動籌建,2015年10月30日正式建成并投入運行。其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功能實驗室正在開展海洋創新藥物與高端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開發。
“海洋生物資源是目前最具新藥開發潛力的領域,海洋創新藥物已成為國際新藥研發領域的競爭熱點,也是國際上科研競爭水平最高的領域之一。”海洋創新藥物篩選與評價平臺主任楊金波說,隨著我國海洋科考不斷走向深遠海、超算能力日益強大,截至目前,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構建了全球首個海洋化合物3D數據庫,發現千余個具有開發前景的抗腫瘤藥物苗頭分子。
“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海洋生物醫藥業增長11.1%,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產業集聚逐漸形成。
山東省政府預計,2018年上半年,山東省海洋經濟增長11%左右,成為當地經濟重要引領力量。近年來,山東省海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已基本形成,海洋生物醫藥、海工裝備制造等新業態加速進步,引領作用明顯。
海洋電力業正在成為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又一新亮點。由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建設的“3.4兆瓦LHD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裝機容量達到1兆瓦。
“自2017年5月實現全天候運行發電并網以來,并網發電量超過80萬度。”公司總工程師、董事長林東介紹。今年5月,加拿大和新西蘭的團隊陸續前來考察,有望產生第一批國外訂單。
海洋服務業:蓬勃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的升級,近年來,我國濱海旅游、涉海交通運輸業等海洋服務業也不斷升級、蓬勃發展。
在青島膠州灣畔,一座郵輪母港已經成型,將成為中國北方郵輪中心。自2015年開港以來,青島郵輪母港吸引了超過200航次郵輪,接待出入境郵輪旅客超過23萬人次,“歐羅巴號”“喜悅號”等世界級豪華郵輪紛紛到訪。
據了解,2017年我國濱海旅游業比上年增長16.5%,發展規模持續擴大,海洋旅游新業態潛能增長進一步釋放。
2014年以來,山東海上旅游、海洋牧場、釣具、游艇、體育等涉海產業迅猛發展、有機融合,綜合收入年均遞增200%以上。
浙江自貿試驗區則以油品全產業鏈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為核心,打造海洋貿易新業態。自貿試驗區掛牌一年來,舟山新增注冊企業5282家,注冊資本總額2495.32億元,其中油品企業1124家、注冊資本810.53億元。全市利用外資同比增長1倍。
傳統海洋產業:轉型升級
海洋漁業、造船業等傳統海洋產業,近年來不斷在創新中注入新元素,加速轉型發展。
山東省威海市正實施海洋產業提升工程,傳統海洋漁業由近海邁向深遠海,365艘遠洋漁船“走出去”闖蕩世界,其遠洋漁業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地級市第一方陣。
江蘇省各船舶集團主動適應國際船舶技術和產品發展新趨勢,近年來發展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綠色環保船舶、專用特種船舶、高技術船舶。已下水的“漢唐上海”是國內首艘河海直達集裝箱船,已開航的2萬標箱級“中遠川崎231號”則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貨輪之一。
“今年上半年,江蘇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超3900億元,同比增長9.1%,海洋經濟呈現出穩中向好、高質量向前邁進的態勢。”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陶長生說,上半年,江蘇省海洋經濟發展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漁業等主導產業在創新中保持了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