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優環境,當好企業發展的“店小二”
——學習蘇浙粵經驗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營商環境篇
杭州的“最多跑一次”領全國之先;江蘇企業開辦平均僅需4.6個環節、10.75件材料、2.3天;深圳以“少干擾”的治理理念創出“新深圳速度”……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是這些創新舉措得以實現的重要原因。
2018年是青島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年。對標先進,解放思想,青島正著力以智能化手段優化注冊登記、刻制公章、銀行開戶、稅務登記等開辦企業的各個環節,力求以“創優環境、精誠服務、親商穩商”鑄成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
對標達標,創新涉企數據應用模式
數據共享是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關鍵,為了實現數據“無條件歸集,有條件使用”,杭州去年專門成立杭州數據資源局,建成了全市統一的電子簽章、證照平臺。據市工商局企業信用管理處處長魏松介紹,在信息歸集方面,青島與部分先進城市仍有差距,但也做出了諸多突破性的工作,“單就企業信用信息歸集來說,我們已經歸集了48個部門的800多萬條數據,建立了全市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這是青島首創的。”
歸集是基礎,應用才是目的。“國內部分城市已經在數據共享的基礎上展開了卓有成效的便企應用,找出差距的同時要奮起直追,我們也正在著手對歸集的企業信用數據進行分析,開展信用分類,將分析得出的企業信用畫像推送給各相關管理部門,使服務和監管更加精準有效。”魏松告訴記者。
“在信息共享方面,各相關部門的統籌協調尤其重要,只有齊頭并進,突破門戶之見,才能更好地促進有效制度的供給。”魏松說,近年來,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現象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在觀念轉變的同時,也要注重各部門之間信息化建設水平的協調推進,各方同時具備高質量的數據才能促成數據的有效對接。”市工商局信息中心主任胡乃軍認為,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需謹防“信息泡沫”,避免炒概念、亮噱頭,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進行務實創新。
簡化企業辦事流程,青島在行動
“我們將從兩個方面加大創新力度,一是借助信息化手段,讓機器來換人。另一個是政府內部工作流程的創新,能壓縮的壓縮,能合并的合并,讓群眾辦事流程由串聯變成并聯。”市工商局總會計師江長海告訴記者,作為“流程創新”的一項實踐,市工商局和公安部門正進行系統對接,合力簡化企業注冊辦事流程。“創業者在填寫完工商登記信息后,可以直接跳轉到印章刻制網站,相關信息將直接同步推送至印章單位,無需重復填寫。創業者自行選擇公章類型,在線繳費后,可以選擇現場取章或郵寄到門。”據市工商局注冊指導處工作人員牛曉晨介紹,這一系統初步計劃于7月底上線,企業印制公章的時間將由原來的3天時間壓縮至0.5天,由往返窗口三次變為實現“零見面”,此項環節優化后,企業開辦的總體時間將壓縮至3天,遠遠快于國務院要求的8.5天。
蘇浙粵三省的成功經驗,核心就是制度創新。而切實了解企業的真實需求是優化營商環境、進行制度創新的重要前提。“我們將爭取在下個月依托12345市民熱線開辟民營企業服務專席,現在已經根據各部門提報的涉及民營企業的政策建立了政策庫,為接線人提供統一答復口徑,接下來馬上要開展接線人的培訓。”市工商局企業注冊局副局長李曉峰告訴記者,這項工作既意在暢通民營企業與政府部門溝通的渠道,同時也是為精準分析企業需求積累數據基礎,“政務服務的效果如何?政策是否兌現了?基于熱線收集的數據可以展開綜合分析,為有效的制度創新提供導向。”
轉變服務觀念,和企業家“掏心窩兒”
此前,市工商局曾多次組織業務人員前往杭州考察,“我印象最深的是,杭州的政務咨詢熱線不僅可以受理群眾的問題,還能針對不同領域做出詳細解答,這其實是依托了專業的第三方服務。”牛曉晨說。在政府部門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利用社會資源提供便企助企服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7月19日,市工商局與中國工商銀行等12家商業銀行啟動“政銀合作”,在全市各區市開設166個銀行營業網點為企業提供開業登記免費代辦服務。從全國范圍看,青島在此項工作上起步較早,并且合作銀行和網點的數量均居全國首位,全市新開辦企業的設立登記環節將由3個工作日壓縮至1.5個工作日以內。
把服務做優,從根源上要勇于解放思想、自我革命,使無形之手、有形之手、勤勞之手各安其位。“南方一些城市提出‘不叫不到,隨叫隨到’的服務口號,我們在借鑒學習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說到做到,服務周到’。”李曉峰說,這次省黨政代表團赴蘇浙粵學習考察給他帶來極大的觸動,“今后我們服務企業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盡快提高個人素質和能力,這樣才能和企業站在同一視野看待他們的經營問題,南方很多領導干部都是‘多面手’,熟知企業經營各類問題,值得我們學習。同時,跟企業家交朋友、掏心窩兒,政商關系不僅要‘清’,也要更‘親’。”上個月,青島召開了全市部分擬上市民營企業座談會,會后,江長海、李曉峰,以及企業注冊局局長畢見清把自己的手機號發送給參會的16家民營企業主要負責人,以便于第一時間幫助這些企業解決難題。
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提速,各項涉企事項辦理時間一再壓縮,下一步,怎樣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改革實惠?“在青開辦企業將實現三個工作日完成,可前提是辦事的創業者熟知整個辦事流程、順利準備各項材料,因此業務正式受理前的咨詢工作就格外重要。”牛曉晨說。為了提高各項涉企政策的群眾知曉度,市工商局預計將于10月上線民營企業綜合服務平臺,以網站的形式為創業者提供各類政策的“一站式”查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