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海爾牽頭建設的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順利通過由山東省經信委、山東省財政廳共同組成的驗收專家委員會評審。山東省經信委副主任李莎、山東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沈泳濤、山東省財政廳工貿處處長朱厚玉、山東省經信委科技處處長孫京軍等以及青島市經信委、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海爾相關領導出席驗收會議。
針對海爾建設的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來自中科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賽迪智庫工業科技研究所、清華大學工業大數據中心、山東大學等機構的專家學者組成驗收專家委員會,從布局、協同創新突出、定位、組建條件、運行機制、可持續發展能力、先進研發力量、突破瓶頸行業引領、市場化機制、共享開放平臺、國際合作、影響力等12個維度進行驗收評審。評審認為該創新中心符合山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總體要求,運行良好且已取得了較為突出的階段性成果,在該領域發揮了產業創新引領示范效應。驗收專家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建議認定為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
基于COSMOPlat建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
據悉,工信部2016年啟動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同時鼓勵各省培育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是由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自愿組合、自主結合,以企業為主體,以獨立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創新載體。2017年,山東省開展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試點,確定了包括海爾在內的首批14個試點單位。
其中,海爾基于互聯工廠的長期實踐、根植于COSMOPlat大規模定制模式,建設了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作為最早探索智能制造轉型的企業之一,海爾2011年便開始謀劃建設數字化互聯工廠,通過對傳統生產模式的顛覆與升級,以滿足用戶全流程最佳體驗為中心,打造按需設計、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互聯工廠體系。2015年10月,海爾與雙星、軟控、寶佳、百靈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互聯網工業服務商(國際)聯盟,旨在搭建互聯網工業推進的工作平臺、政產學研合作平臺及公共服務平臺,圍繞智能制造,實現打造技術創新平臺、建立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產業孵化平臺三個層面的突破引領。目前,海爾互聯工廠已經完成了由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的轉變,并將用戶、研發資源、供應商和創客整合到一個共創共贏生態圈中。
COSMOPlat沉淀了海爾30多年的管理經驗,基于人單合一管理模式,是海爾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級工業互聯網生態品牌,在 COSMOPlat上攸關利益各方實現利益最大化。
海爾基于三大優勢——全球認可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國際認可的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大規模定制模式、可以聚集全球一流資源的共創共建共享的開放平臺——建設了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創新的支撐,要建成全球一流的工業互聯網創新技術研發平臺;二是資源樞紐,全球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資源能夠廣泛地聚合的平臺;三是公共平臺,國內領先的智能制造加平臺的系統服務平臺;四是人才培育,匯聚全球優勢產業和高端人才,并在平臺上進行孵化和培育。
承接國家戰略海爾助推制造強國建設
海爾牽頭的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以大規模定制模式應用普及以及可持續化為發展根基和創新使命,重點研究工業互聯網行業痛點的顛覆性解決方案,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工業互聯網新舊動能轉化。同時,該創新中心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大規模定制模式研究中心,有效地進行資源組織,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變革升級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創造用戶價值,實現價值鏈各攸關方共創共贏,讓用戶全流程參與到產品的創意交互、協同設計、透明生產、體驗迭代等環節中。
海爾在互聯工廠的實踐基礎上,依托COSMOPlat搭建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的組織管理與運行機制;聚焦工業互聯網領域內的工業云、人工智能、工業大數據、數字仿真、系統工程、機器人、智能裝備等關鍵共性技術,開展工業互聯網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依托產業創新聯盟力量,集聚工業互聯網行業優勢科技資源,加強工業互聯網產業上下游聯系,技術成果轉化,開展產業化示范;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工業互聯網知名企業加強溝通聯系,開展國內外合作與交流,加速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的能力提升與現代化宣傳推廣。
海爾相關負責人表示,海爾建設的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未來將打造全球一流工業互聯網開放創新平臺,構建新型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融合的跨界協同創新生態。目前,該創新中心運行初具成效,已經為6家企業提供了公共創新服務,獲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當前,國際上美、德、英、日都在構建創新生態系統,塑造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創新中心成為國家戰略,我國也正在加快構建國家級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體系。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作為國家首批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海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承接國家戰略,以工業互聯網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供給、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為目標,建立起高效、協同的運行機制,以COSMOPlat大規模定制模式應用普及以及可持續化為發展根基和創新使命,利用自身優勢進行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建設實踐,打造一個全球引領的制造業創新中心,成為國家的一個名片,創造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級平臺,助力我國制造強國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