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時代來臨的時候,你的態度和變化決定著你的未來。”5月16日,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舉行,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在會上作主旨演講。現場,他用人工智能展望京東未來,談到夢想,他說:“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所有人從今天繁重的勞動里全部解脫出來!”
如何讓自己的“兄弟們”從繁重的勞動里解脫出來?為此,京東開始發展人工智能,研發使用配送機器人。“我需要的是今天在大街上冒著風吹日曬、嚴寒酷暑、霧霾、安全問題給大家送貨的小哥,能夠在辦公室里監控,把藍領工人轉變為白領工人,一個人可以監控幾百臺機器人在大街上工作。”
雖然是智能機器人運作,但他認為還得有人工支持。“如果機器人在大街上送貨的時候遇到故障,或者被偷、被搶等復雜情況,還需要人進行干涉。”
劉強東說,任何的機械都需要維修保養,任何機械都會出現損壞。“今天我們庫房的撿貨員工,每個人平均每天要行走32公里。這么艱苦的勞動,完全可以由人工智能的機器人來替代。”
劉強東認為,今天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在創造物質文明。在智能時代到來的時候,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應該是進行精神文明的創造。物質文明的創造應該全部用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去替代。人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哲學問題,搞一些藝術創造,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劉強東舉例說,大家在小視頻上經常看到,我們中國人有很多的才華,只是被繁重的體力勞動淹沒了,導致他不能表演。“我們還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旅游,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跟家人們在一起,讓家庭更加穩固,讓人更有愛。”
智能機器人取代人工,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如果說大量的機器人工作會導致工人失業,怎么辦?劉強東解釋說,今天政府的治理能力、法治環境跟第一次工業時代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工人砸機器,認為機器搶了人的飯碗。第一次工業革命沒有讓工人獲益,反而讓工人進行更快節奏的勞動,更辛苦,工人的工資沒有上升。
他建議,今天我們面對這種環境,國家可以立法。我們每周要工作40個小時,未來還有很大的問題就是老齡化。20年之內,中國會從今天只占17%的老齡人口迅速增長到40%的老齡人口,由人力資源過剩很快變為人力資源短缺,人工智能恰恰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立法,現在每周工作40小時,為什么不能每周工作8個小時?我們只需要工作2天,工資待遇比今天還要高,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旅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發言中,劉強東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他說,當年,當大量的汽車在大街上跑,人們越來越喜歡汽車,不坐馬車的時候,在歐洲有無數的馬車夫去游行。“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我想講的故事是就在這個龐大的馬車夫群體里,有一小部分的馬車夫順應了時代潮流,他開始學習怎么駕駛汽車。”劉強東認為,過去制造馬車車輪的人迅速轉變為制造汽車車輪,造就了偉大的企業。“在新的時代來臨,在智能時代來臨的時候,你的態度和變化決定著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