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創新驅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東營市委書記申長友代表:作為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國家重要石油基地,東營市將圍繞以“四新”促“四化”,抓住工業突破口,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全力在實施新舊動能轉換中當排頭、爭前列。創新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根本出路。要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更加堅持高效生態基本定位,深入實施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雙輪驅動,實現產業高端高質高效發展和經濟多元發展。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東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軒代表:要加快發展物聯網產業,把新技術用活,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添“翅膀”。建議加強財稅和投融資政策扶持,鼓勵培育物聯網領域中小型創新企業,鼓勵物聯網企業與銀行、保險等機構合作,探索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商業模式。將物聯網智能終端應用納入政府機關、市政管理等建設規劃,引導社會加大在基礎物聯網應用和產品方面的投入,促進物聯網產業做大做強。
山東麗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技術部副部長陳艷明代表:山東低速電動車產業在國內形成了先發優勢,建議以國家下放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權限為契機,簡化審批程序,明確準入條件,支持我省低速電動車優勢企業提檔升級,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申報新能源商用汽車和乘用車生產資質。
山東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培德委員:作為省會城市,濟南集聚了區位、資源優勢,并且擁有領軍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空間與挖掘潛力巨大。當今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正深刻改變世界,濟南也應當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結合優勢產業基礎,超前統籌規劃,助推經濟提質增效。
求新求變,機制助力
西京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及投資總監劉央委員:建議把分散在省直部門的審批事項集中起來,設立高標準的省級政務服務大廳,構建省市縣鄉互聯互通、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四級政務服務網絡;同步推進實體大廳與網上大廳建設,做到“一個系統”“一個標準”辦事,形成功能互補的新模式,為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實保障。
山東佳怡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倩代表:應針對“彈簧門”“玻璃門”等現象,建立完善的政務服務考核監督制度,實施末位淘汰制,通過這些舉措提高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進而打造良好的政務環境,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有力保障。
省工商聯副主席郭建禮委員: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引領材料革新方向,市場潛力巨大,建議我省搶抓機遇,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和技術為紐帶、“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新型研發機構,打破研發機構為事業單位的固有模式,由研發公司與高校院所聯合出資建設,完全公司化運營,使研發成果與個人薪酬精準匹配、與市場需求無縫銜接。
山東舒朗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健民委員:作為傳統的商業企業,更應看清形勢主動求變。我們通過企商強強聯合、打品牌組合拳的營銷模式,整合全渠道資源,打通線上線下,在智能化店鋪模式、線上代運營+分銷加盟模式、一站式服務模式、C2B私人訂制等方面擁抱全渠道商業模式的未來。
山東盛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作鵬委員:建議政府部門搭建企業交流平臺,舉辦新舊動能轉換現代產業招商政策推介會,讓企業直接面對面交流,實現互利合作共贏;還應幫助企業與當地商會和安全部門建立信息溝通和應急聯防機制,提高企業的應急防范能力。
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總經理助理白玉委員:建議加快推進“煤改電”清潔取暖,助力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盡快出臺補貼政策,引導相關企業、用戶主動參與實施清潔取暖,增加分散式電采暖用戶的一檔階梯電價電量,提高居民使用電采暖設備的積極性;發揮市場作用,推動“煤改電”清潔取暖規模化發展。
山東檸檬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海清代表:建議強化縣域金融監管,遏制高杠桿亂象,懲戒違法違規活動,建立規范高效的風險防控和服務體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臨邑縣匯欣果蔬家庭農場主李培智代表:建議加強對田園綜合體的支持,幫助有條件的企業盤活閑置村落農房、撂荒土地等資源,采取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形式,吸引農民入股參與建設運營,打造田園綜合體,通過改造融合,賦予原本沒有效益的閑置資源旅游價值、文化價值、產業價值,不僅能幫助農民增收,還能增強村集體經營能力。
沂南縣縣長孫德士代表:加大對小流域治理扶持力度,推動連片扶貧開發、生態保護修復、美麗鄉村建設融合發展,盡快改變長期落后面貌;對貧困地區農產品生產給予一定的補貼政策;把沂南黃瓜納入省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促進沂南黃瓜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持續帶動農民脫貧增收。
莒縣陵陽鎮中心初級中學工會主席趙娜代表:扶貧要先扶志。當前部分農村出現爭當貧困戶現象,不僅消磨振興鄉村的“斗志”,還給孩子做了一個極差的“榜樣”。要注意將扶貧同扶志相結合,激發貧困人口內生脫貧動力。要聚焦鄉風文明,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鄉村文明行動,加強鄉村圖書館等文化設施建設,推動移風易俗、文明進步,營造崇德向善的醇美鄉風。(整理:張依萌 劉一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