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于2012年全國首創的長期醫療護理保險(“長護”保險)制度覆蓋范圍,從今年1月起首次擴大到了廣大農村失能人員。據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1月底,青島市“長護”保險共有2.5萬余名參保失能者享受了“長護”待遇,累計支出護理保險基金6億余元,其中6000多名老人有尊嚴地走完了生命最后旅程。
????青島市民郭愛萍的父親郭富興因腦梗致癱瘓常年臥床,母親史玉霞因腦梗、心臟驟停致植物人狀態。兩位老人病情比較穩定,但因常年臥床,離不開人,既需要醫療也需要護理。郭愛萍年過50歲,一人照顧兩位生病臥床的老人,自然不輕松。
????2013年兩位老人先后在青島市南健聯社區醫院辦理了“長護”保險,開始享受居家醫療護理。郭愛萍說,社區工作人員每周至少登門巡診兩次,負責老人用藥、檢查、治療等日常醫療。她的父親2011年至2013年住院6次,個人負擔共計2萬余元,2013年辦理“長護”至今,自己負擔才2千余元;母親2011年至2013年住院4次,個人負擔共計4萬余元,辦理“長護”后個人負擔總共1800余元,直到去年11月在家中安靜病逝。
????“申請居家護理后,有急事打個電話社區醫生就來了。不然,原來打車都難出門,別提多不方便了。”郭愛萍說,現在自己也跟著社區醫生護士學會了給老人正確喂水、翻身和其他護理知識。
????2012年7月開始,青島市推出“長護”制度,將原先的社區“家庭病床”、老年護理院的“機構養老”、二級醫療機構的“專護”統一合并、納入“長護”保險保障,實行“社區巡護”“居家護理”“護理院護理”和“醫療專護”等多層次醫療護理方式,形成了家庭、社區、醫院三位一體、相互承接的護理服務體系,建立了醫療、養老、康復、護理(“醫養康護”)相結合的新型醫療護理模式,填補了國內失能、半失能人員醫療護理保障的制度空白。
????目前,青島市的民營養老機構占據市場份額的95%,已成為“長護”服務的“主力軍”,帶有診治護理功能的社會養老機構迅速壯大,促進了養老產業市場發展。
????據介紹,2015年1月起,青島市社會醫療保險又將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三險合一”,其中,“長護”保險覆蓋范圍首次擴大到了廣大農村失能人員。為適應農村失能人員的醫療護理需求,“長護”保險制度突出了“巡護”護理形式,由村衛生室為失能人員提供上門服務,“長護”保險制度實現了城鄉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