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青島,曾有個令人尷尬的綽號——“鑲著金邊的抹布”。意思是說,南部沿海一線的“邊”上光鮮亮麗,作為“里子”的北部腹地卻有些破爛。
????這片“里子”,面積占了主城區近一半的李滄區首當其沖:滄口區域作為青島的老工業基地曾顯赫一時,但隨著傳統工業的沒落,當地留下了大片廢舊廠房和老式居民區;而李村等東部區域其實是城鄉接合部,有主城區之名,無主城區之實。
????一組數據體現得最為明顯:到2009年底,李滄共有道路290.3公里,路網密度僅為2.93公里/平方公里,15萬戶居民中僅有7.4萬戶供熱,覆蓋率還不到5成,遠低于市內平均水平。
????怎樣改變,考驗著執政者。近年來,青島著手縮小南北差距,將多個全市重大項目放到李滄,特別是鐵路青島北客站、青島世園會兩大項目的落子,讓李滄人終于等來了“開往春天的地鐵”。
????發展經驗證明,重大節會活動和建設項目,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強勁的拉動作用。李滄覺察到,借助全市戰略的實施,甩掉落后帽子、實現華麗轉身的時機已到——“兩大項目是李滄實現功能再造、產業升級,徹底扭轉南北差距,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強大推動力?!眳^委書記李奉利說。
????對世園會這一青島史上規模最大、時間跨度最長的國際性節會,李滄的目光始終緊盯面向全區放大世園會拉動效應上。3年前,世園會籌辦之初,青島提出“立足眼前建世園,著眼長遠建新區”的思路,規劃建設194平方公里的世園生態新區。在新區核心區,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大型城中村改造項目即達12個,而參與城中村改造的,齊刷刷是綠城、萬科、中海等知名開發企業。昔日的窮山僻壤,迅速變身生態特色鮮明的安居福地、創意高地、休閑勝地。
????位于李滄西海岸的新客站,強力帶動西部地區的再造:依托車站形成的樞紐效應,規劃建設的36平方公里的青島交通商務區,如今已高樓林立、園區聚集,預計到2020年,將建成生產總值500億元以上的現代化新城。
????短短幾年間,李滄巨變:全區55個城中村已有47個改造完成或正在改造,近5萬戶居民住進新社區。僅今年就新建道路62條,全區路網密度提高到4公里/平方公里。全市規劃建設的8條地鐵線,有4條經過李滄。污水集中處理率由18%提高到目前的70%以上,全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3%……觸目所見的怡人景象為此作了最好注腳:道路寬闊、高樓櫛比,十里青山半入城,點點溪塘好人家。目前,“南有奧帆中心、北有世園景區”,李滄東部區域已與前海一帶共同構成了青島的旅游新格局,“里子”變得金燦燦。
????如果說城市再造解決的是“表”的問題,如何讓李滄具有持續發展能力,就是“里”的問題,其核心是騰籠換鳥,轉型升級。
????在李滄借勢兩大項目推出全新發展定位之始,就將“造市”考慮在內,區長王希靜介紹:利用新客站和世園會的巨大拉動效應,李滄規劃建設了交通商務區、現代商貿區、生態商住區三個功能區,全力謀求以服務業的大發展帶動產業結構轉型。
????交通商務區的橫空出世就是精彩一例:圍繞著北客站建設,區里啟動大規模騰籠換鳥:國棉六廠、同步帶廠、黃海橡膠等19家企業陸續搬遷,啟動全國最大的單體拆遷項目、一次性搬遷居民7000余戶的鐵路青島北站安置區建設。如今,隨著北客站的竣工運營,周邊36平方公里的青島交通商務區雛形初現:1.9平方公里的核心區落戶十多家大型服務企業。在核心區的“中藝1688創意產業園”,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魏瑞雪告訴記者,這個占地面積約124畝的產業園,前身是中國抽紗山東進出口公司第二整理加工廠。隨著交通商務區的建設,李滄與中國工藝集團合作,曾經的廢舊工廠,實現了向高端創意產業的華麗轉型。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從投資結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滄的步伐:今年1—10月,全區在建三產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44個,占在建項目的98%,完成投資292.68億元,占投資總額的98.9%。全區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73億元,同比增長17.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8個百分點,在縮短青島南北差距的跑道上,李滄蹄疾而步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