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一位自稱老冬的先生來到臺東三路,在一家大型商場的對面看好了一個十多平米的位置,做起了一種針對年輕人口味的臺式小吃。“臺東太聚人氣了,小店一定能盈利。”他想。
????2004年7月18日,市北區委區政府正式命名臺東三路為商業步行街,并持續對其進行提升改造,被卷入步行街發展大潮里的老冬,沒有想到的是,小店何止是“盈利”,隨后的五六年里可謂是“紅火”,每天五六百人的客流量讓店里的幾個店員時刻忙個不停。
????和老冬一樣,在臺東三路步行街幾百名商戶看來,“臺東”二字就如同鍍金的神話。而在老青島人的眼中,“臺東”也成為一個地域文化的象征。
????從島城的商業開始萌芽之初,這里就形成了最早的集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里成為與中山路抗衡的商業中心,老字號的品質、各種時尚的商品,吸引著各個年齡段的人們趨之若鶩。如今,從眾多旅行社“來青必逛臺東”的路線設計中,可見臺東的名號在青島之外也是響當當。
????臺東,象征著人氣,也象征著財富。
????她的一平米店鋪租金,一直在島城的商業地角中維持著高價,然而,雖然租金是“黃金一平米”,店鋪的盈利也同樣沿襲著“黃金一平米”的神話,不管租金如何飛漲,仍不斷有投資者前來“淘金”。
????在臺東三路步行街開街十周年之際,我們沿著她一路小跑的軌跡,探尋她的“聚財之謎”。
????“一平米”客流:日均十年漲三倍
????“臺東幾乎沒有淡旺季之分。”老冬說道。這也是“臺東神話”的一部分,很多人都不明白臺東為什么一年四季都有這么高的人氣。
????7月中旬的一天,8點剛過,記者就在臺東利群商廈前看到,一大群人已經早到了,或坐、或站,等待著8點50分利群店歌的響起,這是開門營業的前奏,也是讓等待的人們精神一振的良藥。大體數了一下,竟也有200多人。
????當到了九、十點鐘,站到步行街入口處的電梯上望向街面,可以發現人流多了起來,密密麻麻地布滿了街區。從市北區特色街管委會提供的照片上,這種情況更顯得分明。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季節、同一地點拍攝的照片中,人流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仍是“滿眼是人”的感覺。
????管委會副主任慕長濤告訴我們:“十年前步行街剛開街時,這里的客流量日均不足10萬人次,現在日均30萬人次,高峰期可達到50萬人次。”
????說起臺東三路步行街的發展,這位副主任如數家珍。他與臺東有難解的情緣,在這里工作了十多年,并親自參與了對步行街的打造、改擴建、提升工程,可以說,他是步行街一步步發展壯大的見證人。
????日均30萬人次是個什么概念?
????慕主任打了一個比喻,假如讓這些人同一時間都站在街面上,總長1000多米、寬30米的步行街,就等于一平米站了100個人,可以直觀地想象一下擁擠的程度。
????“一平米”租金:從三千到兩萬
????“十年前,臺東就已是商業旺角,那時小店鋪一平米的租金是一天十元,現在已經翻了五六倍了。”慕主任介紹,目前臺東三路的小店大都在十平米左右,算下來,十年中,年租金整整從三萬多漲到了近二十萬。
????即使是租金飛漲,在這里落戶的,除了利群、沃爾瑪、萬達廣場、千川百貨等大型商業賣場,以及數量眾多的品牌店、精品店之外,個體小商戶的數量也達到了500多家。
????在這里,還出現島城其他商圈罕見的“雙胞胎店”現象,僅這一條街上,就有國內知名品牌李寧、安踏、圣·迪奧、德爾惠、鴻星爾克等分別開設了兩家以上分店。顯然,租金并沒有成為阻礙這些品牌店進駐的石頭,相反,市場規律作用下顯現的“洼地效應”讓這些品牌店有信心,姐妹店能獲得比單體店更大的收益。
????商業街的繁榮也帶熱了周邊的樓宇價格。位于臺東一路的一家房產中介負責人介紹,目前臺東三路附近的二手房,每平方米單價都在1.1—1.3萬之間,一間40平米左右的一室一廳的房屋,價格基本都在50萬以上。 相關鏈接: 臺東三路發展史上的黃金節點 2000年 市北區委區政府開始規劃建設臺東三路商業步行街2004年 建設形成商業步行街并正式開街。2006年 獲評青島市“商業步行街”稱號。2008—2009年初 進行二次提升,完善公共設施,對17個樓座6萬平方米樓體增設了以奧運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等為內容的彩繪,為全國首創。獲評“中國著名商業街”稱號。2009年 將街區的櫥窗統一改造,打造男人廣場、女人廣場,增設座椅、地標“TD”。2013—2014年 以臺東三路步行街為中軸,向南北輻射發展,對周邊區域進行改造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