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營啦!”隨著小朋友們歡喜的吶喊,遼寧路街道一年一度的“情系新市民子女”公益夏令營于7月中旬在登北社區正式啟動。
????性格活潑的男孩石頭今年已經是第三年參加公益夏令營活動了,他掩飾不住心底的興奮:“每年假期我最期待的就是參加街道的夏令營活動了!我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戲,還喜歡玩科普小玩具,還能去海底世界呢!”
????比石頭更興奮的,是幾個第一次參加夏令營的新市民孩子,因為他們聽說,夏令營中的節目可豐富了,除了有老師輔導功課,還有很多很有趣的活動,比如學沙畫、學禮儀、做手工、趣味京劇等等。除了三期夏令營活動,登北社區、小鮑島社區也開設了全天候的暑期托管班,“配餐”各有特色。
????目前,市北區多個街道、社區已經開辦了新市民子女“愛心學堂”,豐富的內容設計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參與的興趣,這里沒有單純枯燥的寫作業,而是變成了快樂求知、廣交朋友的新天地。
????小子涵說:下大雨也想來
????7月16日,記者走進寧夏路街道龍潭路社區在居委會二樓開辦的 “陽光少年愛心課堂”,看到十三四個孩子正在安靜地寫著暑假作業,遇到不懂的問題,旁邊就有一個志愿者老師輕聲地給予解答。
????“我們是在7月14日正式開班,今天才第三天。”龍潭路社區負責愛心學堂的社工吳智超介紹,第一期接收了近20個孩子,大部分是雙職工子女或者新市民子女。“今天有個孩子腳受傷了,還給我打電話詢問今天上什么課,要不是她爸爸強令她休息,她還想來上課呢。”
????班里有位小姑娘叫高子涵,今年上二年級,從開始報名就喜歡上了“愛心課堂”,連報名表都不許爸爸媽媽幫忙,自己一筆一劃地填寫得很工整。上周二中午,當子涵回家吃飯時,天色忽變,頓時下起了大雨,媽媽擔心地說:“下這么大的雨,下午就別去了吧。”沒想到,子涵自己背起了書包,拿著小傘說:“媽媽你要是不去,我就自己去啦!”
????龍潭路社區主任郭風英介紹,居委會從六月初才剛剛從原址搬到上清路小學對面的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北海研究站院內,新址有2000多平方米,條件比以前改善了許多。本來搬家后還有很多工作沒理順,但居委會先把“愛心課堂”當成最重要的事來辦。“先裝修了愛心課堂,又安上了風扇、空調,怕孩子們熱著。”
????走進課堂里,記者仔細聞了聞,沒有什么裝修留下來的異味,桌椅也是嶄新的。雖然外面熱浪烤人,但屋內依舊涼風習習。
????家長說:給我們幫了大忙
????在采訪過程中,恰逢兩位媽媽來實地考察,其中一位就是高子涵的媽媽。在看過課堂的環境設施、志愿者老師之后,她表示“太好了”。
????“往年放暑假,我們都把子涵送回膠州老家去。”她說,“但送回去吧,心里又想得慌。”她說,子涵就喜歡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玩,現在有了這么好的一個地方,她每天比上學都有動力。
????高子涵的小同桌、小她一歲的王煜盈特別喜歡這個小姐姐,經常笑瞇瞇地和她說話。王煜盈說:“我媽媽平時工作多,晚上也會忙,我平時只能一個人玩。所以我喜歡這里。”她的媽媽朱女士說,她自己在上清路上開了一個工作室,有時需要在網絡上處理事務,晚上也顧不上陪孩子玩。現在社區開了 “愛心學堂”,她就放心多了,孩子送過來之后,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暑假作業,還能找到小伙伴,跟小伙伴們比著寫作業,字跡特別工整。 增設“四德”教育內容 “現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他們缺什么?”朱女士還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小學學齡的孩子最需要的,也是家長們最希望孩子學習的。朱女士說:“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哲理,對塑造一個人的品格、積極的思想有重要作用。希望開設一些教授弟子規、千字文的課程。”對此,郭風英表示,一定按照家長們的需求,廣開思路,讓課堂的形式更活潑生動一些。
????遼寧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文華介紹,今年遼寧路街道的公益夏令營將增設 “愛心義賣”的環節,讓新市民子女參與進來,讓孩子們在感受到關愛的同時,也把愛傳遞出去。“義賣所得的資金將捐贈給自閉癥兒童,幫助他們進行康復。”楊文華說,街道的公益夏令營、登北社區和小鮑島社區的“愛心學堂”也有中華傳統美德、文明禮儀、文化展示等豐富的課程安排,“德育”是“愛心學堂”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