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準備推出的新產品——一種新型醫用輔料,它是以從海藻中分離出的海藻酸為原料制成的。”青島明月海藻集團一位技術人員手拿一片10厘米見方的醫用輔料向記者介紹,“就是這樣一片,市場價已賣到80元以上,給企業帶來的產值比原來生產海藻原料翻了10倍!”
????記者日前在黃島區采訪發現,作為該區的一項傳統優勢產業,以海藻為特色的海洋生物產業正通過開發生產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擺脫單純的原料加工,向產業鏈高端邁進,成為西海岸藍色經濟發展強有力的發動機。
????“建設海洋強國的中國夢,為黃島區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黃島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張秀山表示,黃島區的海藻加工業已有40多年歷史,如今是全球最大的海藻加工生產基地,綜合加工能力占全國總規模的三分之二以上。“但這一產業近些年遭遇了發展的 ‘天花板’。在新技術、新產品迭出的全球背景下,僅靠加工原料已不可能產生更高的利潤了,唯有轉型升級,方能破繭重生。”
????記者在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采訪了解到,圍繞培育新產品,該公司近來新成立了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肥料、海洋功能性食品和海洋化妝品等四個研究室,并與國際、國內知名研發團隊合作攻關。目前,年產10萬噸海藻生物肥料、年產1000噸高分子生物新材料、年產5000噸海洋功能保健食品配料的新項目已開建,并被列為青島市級重點項目快速推進。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海藻科學研究中心正在建設,兩個實驗樓實現主體封頂,學術交流中心、院士工作站同步推進。
????無獨有偶。同在黃島區的青島聚大洋海藻工業有限公司當下也在謀求新突破。該公司在靈山灣建立起30000多畝海域的藻類養殖基地,并初步形成從海藻育苗、養殖、加工到綜合利用、精深產品開發的產業鏈條。公司副總經理程躍謨介紹,新建的利用酶解法年產6000噸紅藻多糖項目現已完成廠房主體建設。該項目將以紅藻為原料生產卡拉膠、瓊膠及深精加工產品。“我們正在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準備用卡拉膠生產藥用膠囊,取代現在生產膠囊所用的明膠。這樣,(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一噸卡拉膠的產值至少能翻50倍。”
????為加快推進以海藻為特色的海洋生物產業做大做強,黃島區以明月海藻和聚大洋兩家龍頭企業為核心,規劃建設了占地5000畝的海洋生物產業園。目前,園區內已經集聚海洋生物產業企業12家,全部為規模以上企業,形成了明月海藻、南山海藻、瑞星海藻、聚大洋海藻等一批集海藻加工、海洋藥物和海藻應用研究于一體的海藻精深加工企業,以及一批以益和興食品、德康海產為代表的海洋食品及精深加工產業。2012年,該區海洋生物產業實現產值54.83億元。預計到2015年,將初步建成一個集海洋功能食品配料、海洋藥物、海產品深加工、海洋化妝品、海洋醫用敷料專業化生產于一體的集約式發展園區,年產值超過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