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6月2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國之聲《新聞與報紙摘要》報道,6月24日滬深股市大幅下跌,上證指數跌穿2000點大關,下跌5.3%,創近四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深成指跌幅高達6.73%。
????6月24日單日不算ST,滬深兩市近200只個股跌停,1700多只股票跌幅超5%。無板塊上漲。盤面上看,券商暴跌超8%領跌兩市,房地產跌幅為8%,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騰印認為,這與美國退出或削減量化寬松政策的預期,對海外市場產生的影響有關:“隨著資金向發達國家回流,那么周邊市場的這種調整的走勢會對中國經濟以及A股市場產生一定的傳導效應。”
????更重要的是,面對銀行間資金流動性持續緊張的說法,但央行依舊沒有動作。申銀萬國首席分析師桂浩明分析,央行不出手主要還是考慮實際上,現在社會的總量資金并不少:“我們的M2實際上已經達到了104萬億這樣一個水平,從實體經濟的狀況來看,應該說整個資金投放并不缺,今年M2的增長規模計劃是13%,但是在前5個月都達到15%這樣一個水平。”
????桂浩明認為,短期內市場資金利率高企局面不可能根本改變,這會帶來股市資金進入到回購市場,加大股市缺乏資金的壓力,因此,消費者目前應該謹慎入市:“我們認為短期內投資者不要期待反彈,只有在同業拆借利率當中的泡沫被擠掉以后,我們有了一個比較穩定的資金市場,這個時候股市可能才能夠得以喘息,才有真正機會。”
????不過,對于市場未來走勢,很多經濟學家很有信心。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眼中,雖然股市出現了大跌,但中國的宏觀經濟整體平穩,有很多積極的因素,這些都會成為市場回暖的基礎:“從市場需求,三駕馬車總體沒有出現大的波動,比如到5月,投資的增長還在20%,略高;消費的實際增長率高于12%,這個水平都是保持平穩或者略有提高的,就是內需增長總體來看,比較穩定。外貿出口,5月份雖然大幅度的回落,但分析表明,主要是加強監管之后,熱錢消除,所以從出口實際的增長運行情況來看,包括從世界經濟的表現來看,也沒有出現太大的震蕩或者下滑。穩增長的政策經過一年多來的持續,累計的效果也正在逐步顯現;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樣適時、有效的操作,經濟中的很多風險點還是得到了有效控制。”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強化流動性管理,促進貨幣環境穩定。通知指出,當前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處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場變化因素較多,且臨近半年末重要時點,客觀上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金融機構要繼續認真貫徹穩健貨幣政策,做好半年末關鍵時點的流動性安排。商業銀行應提前安排足夠頭寸,保持充足的備付率水平,保證正常支付結算;謹慎控制信貸等資產擴張偏快可能導致的流動性風險,充分估計同業存款波動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錯配風險。央行要求各金融機構統籌兼顧流動性與盈利性等經營目標,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合理把握一般貸款、票據融資等的配置結構和投放進度,注重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持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
????另據報道,6月24日,全國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繼續回落,顯示銀行間短期資金一度出現的緊張局面正在逐步緩解。
????新華社昨天發表新聞觀察:讓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文章指出,今年以來,我國貸款投放量和社會融資規模都顯著增長,但是經濟不溫不火,實體經濟明顯缺血,表明相當數量的資金在金融機構間打轉,沒有進入實體經濟。一些企業將銀行貸款轉向信托市場,以追求更高的回報,而信托資金在層層杠桿后又大量進入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市場。原本是從金融業到制造業的信貸業務,變味為從金融業到金融業的資金業務;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變成了“錢生錢”的虛擬游戲;在銀行體系到處蔓延的“錢荒”表象之下,是實體經濟不斷失血。央行這次頂住壓力“不放水”,傳遞出停止以貨幣擴張刺激經濟的信號,意在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讓金融更有力地支持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