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保房”
政府自以為是“惠民政策”,當地農民則心神不寧,他們紛紛將離婚作為應對這次政策的對策
“不是逼得沒辦法,誰愿意離婚?”謝慶同和她的妻子幾乎異口同聲。
58歲的謝慶同是貴州黔西縣人,早年前妻去世,又娶了現任的妻子曾利紅,兩人均是文盲。2005年,由于拆遷,他與妻子移民到貴陽云巖區大凹村。在大凹村,夫妻二人用14萬元移民款修了5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照他說法,時隔七年,為了保住新房他和妻子不得不離婚。
8月28日,貴陽市政府公布《貴陽市集體土地范圍內宅基地和房屋確權登記工作實施方案》,規定“城市郊區、壩子地區新建農房建筑面積每戶不超過240平方米”,村民住房按“一戶一宅”申請,一戶多宅的合并計算面積,超出規定面積標準的部分不能登記。實際建筑面積不足規定建筑面積標準的,按實際建筑面積登記。
“按照政策,每戶只能確權240平方米,看見很多人離婚,我們也只有如此”,謝慶同說,“離婚后一戶可以變為兩戶,被確權的面積可以翻一倍”。
在貴陽郊區,謝慶同夫婦并非個案。據《貴州都市報》等媒體報道,最近兩周來,每天有120對前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辦理離婚手續。甚至連90歲的老人也被兒女們用輪椅推著來排隊辦理離婚。
為了房子去“離婚”
11月5日上午,貴陽市寶山北路一棟簡易樓房的4樓,人頭攢動。
這里是云巖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租用的辦證大廳,外面一間約50平方米,專門用來辦理結婚登記手續,里面一間約20平方米的地方,是辦理離婚的窗口。由于離婚窗口人滿為患,原本辦理結婚的窗口也不得不改辦離婚手續。
“我已經第四天來這里,排隊幾次,都辦不成”,一位市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與4天前不同的是,因為當地媒體的報道,這里少了發號排隊的環節,但因為離婚者仍然扎堆,民政局不得不增加保安維持現場。
與登記處一墻之隔的,是一家叫佳麗婚紗攝影店設立的“婚姻服務中心”,《中國新聞周刊》11月2日在該中心看到,這里也人滿為患。打印一式兩份“標準”的離婚協議一共兩張4A紙,在這里要收取30元,拍攝兩張離婚照則收取58元,距此相隔不到500米的貴州師范大學附近,拍攝同樣的照片只需20元。
即便如此,前來“離婚”的人還是抓緊拿到協議后,迅速簽字按手印。
《中國新聞周刊》看到,在填寫離婚理由時,在場的多數人都是“因夫妻沒有共同語言”“經常吵架”等標準格式。很多夫婦卻并不像他們填寫的“感情不和”,兩人攜手而來,甚至有說有笑,辦完離婚手續后又高興地回家。
一位當地知情者透露,大部分人來離婚都是為了房子。在離婚夫婦中,有兩種極端個案:其一是全家離婚。比如旭東路一郭姓人家,生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見鄰居們紛紛辦理離婚手續,經過討論,決定全家離婚。另一種是閃結閃離,部分夫婦剛辦結婚證后,轉身就離婚。比如劉江富和段高飛夫婦,因為之前的結婚年齡與身份證不符,11月1日辦理了結婚證件后,11月5日就申請離婚。
“目的還是離婚。”劉江富笑著說。
離婚潮出現之后到底有多少對夫妻離婚,貴陽市云巖區民政局局長曾佳俐以“屬于秘密”為由拒絕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但云巖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劉偉10月30日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曾說,平常每天就辦理20余對夫妻的離婚,但出現離婚熱潮后,每天平均辦理離婚手續的有120對。
一個農民的離婚賬
和謝慶同不同的是,何明石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家住云巖區黔靈鎮黔靈村。該村離貴州省政府不到兩公里。
“一家7口共一畝多地,早在1993年就被政府退耕還林和修公路征用。”何明石說,當時人均8250元的安置賠償,由于自己三個小孩都不滿18歲,最后僅獲3萬多元賠償款。何明石又借了2萬多元,修了一棟5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白天去餐廳挑別人的殘湯剩飯來喂豬,晚上加班加點修房子”,何明石這樣描述當年蓋房的辛苦。
沒有了土地,何明石一家在1995年全家農轉非,目前除了打工掙工資,全家主要的生活來源是每月3000多元的房租。
8月28日,貴陽市發布確權《實施方案》后,何明石一家犯了愁。按照政府的方案,像他這樣新建農房建筑面積每戶不超過240平方米,超出規定面積標準的部分不能登記。《規定》還要求,征收集體土地范圍內的房屋時,以《房屋所有權證》和房屋登記簿記載的房屋面積等內容進行安置補償。
“這意味著,我們全家只能確權240平方米,余下的幾百平方米必然屬于違法建筑,可能就會被政府拆遷時低價強拆”。 何明石介紹說,鄰村房屋被征用時,有產權的一個平方賠償3000元~4000元,沒有產權的才幾百甚至不賠”,而與他們相隔不到一百米的高端樓盤“黔靈半山”,如今價格在每平方米一萬元左右。
由于土地使用費用太高,何明石當年僅僅辦了60平方米的產權。為了抓住這次機會,他和妻子也加入了離婚大軍。
何明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的盤算是,通過離婚,能使獲得政府確權的房屋翻倍。據何明石介紹,村里像他一樣離婚的還有多對夫妻,“如果一家人有兒子媳婦多對夫婦,多離一對,就多成了一戶,相應的面積就增加240平方米”。
“當然為了對家庭負責,我們不主張孩子離婚,萬一出現情感變故,內心會不安。”何明石說。
值得一提的是,類似黔靈村一樣的行政村,在貴陽有1313個,基本上全在《實施方案》的范圍之內。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在同屬于云巖區的黔靈鎮、野鴨鄉多個村莊,許多房屋都超過240平方米,為了保房,亦有多對夫妻選擇“離婚”。
“戶數多了確權面積多,這是個淺顯的道理,”何明石說,看似“假離婚”是在鉆政策的“空子”,但大家都出于無奈。
確權背后
長期關注婚姻房產案件的貴州黔文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高章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古人云:“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但這一承諾被現實利益沖擊。“為利益而離婚”是一種錯誤的思維,這將導致整個社會價值觀的紊亂與扭曲。
他提醒說,這樣的“離婚潮”之后,必然又是來勢洶洶的“復婚潮”。
在李高章看來,“在眾多的假離婚中,不排除有假戲真做的案例,有的見異思遷,拒絕復婚,有的因為財產的增長而引發私欲的無限擴大,直至拋棄配偶想獨霸財富。各種原因致使原本恩愛的雙方矛盾激化,引發事端,給原本幸福的家庭帶來悲劇和惋惜。”
在當地知情者看來,貴陽市推行房屋確權“事出有因”, 去年3月28日,陽關村一棟在稻田上用空心磚壘起的樓房轟然倒塌,將9條生命壓在了廢墟之下。“種房”現象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半個月之后,貴陽市市長李再勇在政府常務會議上指出,拆違控違工作要在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上下工夫,開展農房確權工作是其中一個重點,將通過統一規劃的方式,引導老百姓統一建房、依法建房;要把農房確權與人口科學管理結合起來。
另一個現象也促使當地管理者下定決心搞房屋確權。據貴陽市城市管理局分析,上世紀90年代中期停止對農房進行審批,本世紀初根據農村發展要求又開了一些口子,后起村民便紛紛效尤,逐步形成蔓延之勢。
據當地媒體報道,9月13日, 為了推進房屋確權,貴陽市在息烽縣召開“集體土地范圍內宅基地和房屋確權登記工作現場會”。副市長劉文新在會上要求全市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要“增比進位、比學趕超”,確保年底完成宅基地和房屋確權登記工作。
240平方米的標準如何確定,為何要“一戶一宅”?面對《中國新聞周刊》的采訪,貴陽市規劃局、貴陽市住建局等部門均拒絕回應。但對“離婚分戶多分房”的做法,云巖區國有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局副局長伍封榮10月30日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曾提醒,對于每戶超出實施細則規定面積的,暫按無證房保留,因此無需離婚。“政府部門出臺的確權政策,目的就是為了維護村民們的合法權益。我們呼吁大家不能為了農房確權而離婚,利益最大化有可能給家庭帶來難以彌補的遺憾”。
這樣的解釋和勸告并沒有起到明顯作用。11月5日,剛剛拿到離婚證的謝慶同仍然堅信自己這樣做“是對的”,“超出面積按無證房保留,那意味著拆遷時屬于非法建筑,如果出現征用,政府可以少賠或者不賠!”謝慶同說。
本刊特約撰稿/周圍(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