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视频一区二区_欧美日韩午夜电影网_色综合久久99_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播放软件

新聞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小頭條 > 正文

人大常委會委員:30年后中國可進入福利社會

來源:光明日報-- 2012-11-20 15:47:11 字號:TT

  中國社會保障改革是世界社會保障史上的偉大改革實踐

  作為舉國上下乃至整個世界關注的一個焦點,中國社會保障改革有著異常復雜的時代背景與影響因素,同時又是全面而深刻的變革。

  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變遷的路徑,即是由國家─—單位保障制向國家─—社會保障制發展。從總體上看,這一制度的變革可以分為五個階段:1985年之前是改革準備階段,原有制度因經濟改革而難以為繼,各地都在盲目中自發試驗。1986年至1992年進入改革時代,但強調為國有企業改革配套,新制度緩慢生長。1993年至1997年是作為市場經濟體系支柱之一,帶著明顯追求效率優先的烙印,曾一度對社會保障制度的信譽與政府的信用造成巨大沖擊。1998年以后,開始恢復社會保障的公平價值取向,并開始作為一項基本的社會制度加以建設,進而實現了從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從自發變革到自覺變革、從被動配套到主動建設、從單項推進到綜合推進和全面建設新制度的轉變。而2009年以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公共投入力度持續加大、社會保障惠及全民的廣度顯著擴張的事實,則表明了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正在從長期試驗性狀態走向定型、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一個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快速形成,這應當是近幾年國家發展進程中最為重大的成就。

  作為舉國上下乃至整個世界關注的一個焦點,中國社會保障改革有著異常復雜的時代背景與影響因素,同時又是全面而深刻的變革。一方面,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前后進入改革開放與社會轉型時期,思想解放運動在守舊僵化與開拓創新、“左”與“右”的激烈碰撞中前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與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新經濟政策在激烈較量中此消彼長,傳統的城鄉分割分治并具有平均主義色彩的利益格局在發展生產力的強大牽引下逐漸演變成按照生產要素分配的新格局,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社會分化中形成的不同群體之間因利益分化而呈現出來的差距、失衡等等,這些都決定了社會保障不可避免地成為利益分配格局調整的一個焦點。

  同時,是經濟體制變革使原有的社會保障喪失了單位(集體)保障制下的組織基礎與經濟基礎,制度外部的原因直接促使制度變革,加之原有社會保障制度自身也存在著諸多缺陷,這種制度內外的雙重擠壓,迫使改革必須進行,但也決定了社會保障改革必然地超出這一制度變革可以控制的范圍,它在改革實踐中往往要受制于許多外在因素。還有利益格局與人口變化的復雜性,也直接影響著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建設。

  另一方面,中國的改革是針對原有的一整套社會保障制度進行的全面而深刻的變革。迄今為止,除公職人員退休制度等個別保障項目仍基本保留著原有制度的框架外,其他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都處于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從社會保障觀念到制度結構、責任承擔方式、財務模式以及與其他政策系統的關系都因改革而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總體上幾乎重塑了整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在制度結構方面,由單一層次、封閉運行的制度安排發展到了多層次的社會化的制度安排,整個制度體系便有了實質性的改變;在制度設計方面,基本養老保險采取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財務機制,突破了原有制度安排的現收現付財務模式,這種制度創新為世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等等。

  由此可見,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變革,確實全面而深刻地改變了原有的社會保障制度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利益分配格局與分配方式,這在世界社會保障史上是過去不曾有過的,也是未來不可能再現的。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問題與基本經驗

  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引入了個人賬戶,構建了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模式,這一制度創新亦為世界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從計劃經濟時代的國家—單位(集體)保障制到新型的國家—社會保障制,許多事實都證明了中國社會保障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首先,實現了國民社會保障觀念的革新。原有制度下形成的是國民靠國家、靠單位、靠集體的傳統保障觀念,改革以來則逐漸形成了政府、企業、個人及社會各方共同分擔保障責任的意識,從集體主義、父愛主義到個人適度負責、互助主義,從恩賜意識到平等意識,從等級差序到公平取向,從權利主義到責任分擔等等,這種觀念的革新,事實上為社會保障制度的理性發展掃除了最重要的觀念障礙。

  其次,實現了新舊制度的整體轉型。概括而言,就是國家主導、責任共擔、社會化、多層次、權利義務相結合的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已經全面地替代了原有的國家負責、單位(集體)包辦、板塊分割、封閉運行、福利型的國家——單位保障制度。

  再次,創建了獨特的統賬結合型基本養老保險模式。即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引入了個人賬戶,構建了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模式,這一制度創新亦為世界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此外,在社會保障法制建設與體制改革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例如,《社會保險法》已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實施,《軍人保險法》也即將實施,同時經過1998、2008年兩次大的機構改革,使一直處于過度分散、混亂無序狀態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完成了從分散管理到適度統管的初步進程。社會保障改革所取得的上述成就,最終都集中地表現在化解風險與普惠全民上。沒有社會保障改革與新制度的建設,不可能有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奇跡,也不會有如此安定的社會環境與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新型社會保障制度也保障了全體人民的基本生活權益,如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核心的社會救助已經覆蓋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已經惠及95%以上的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在2012年能夠實現制度全覆蓋,整個社會保障制度普惠全民的愿景即將實現,這是我國在繼續創造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30多年的奇跡后,正在創造中國式的社會發展奇跡。

  然而,客觀而論,中國社會保障改革歷程并非只有成功與成就,它還同時存在著一些不足與失誤,并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社會保障改革觀念存在著片面性。如只強調社會保障改革為國有企業改革配套和為市場經濟改革服務,加之在個人責任回歸方面一度矯枉過正,一度使社會保障改革迷失正確方向并走了一些彎路。

  二是在改革中存在著統放不分、分割推進的缺陷,使社會保障制度的統一性受到損害,制度碎片化現象嚴重,也為未來的制度整合留下了不良的后遺癥。

  三是歷史責任與現實責任、政府責任與社會責任、中央責任與地方責任等迄今仍無清晰的法定邊界,這種狀況已經構成了新型社會保障制度走向定型、穩定的客觀障礙。

  四是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幾乎均存在著缺陷,例如,養老保險制度的地區分割及不同制度下的待遇懸殊差距,醫療保險制度分割所帶來的浪費、低效與不公,工傷保險與失業保險制度預防功能的缺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老年人福利制度等的城鄉分割,住房保障制度中存在的功能錯位,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政策的缺失等等,都在直接影響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與效率的提升,并對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上述不足與缺陷,一部分是由于歷史原因與發展不平衡造成的,一部分是由于“摸著石頭過河”、漸進改革中經驗不足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由于改革不夠理性、制度設計不夠周密和不正常的部門利益沖突造成的,從而是值得吸取的深刻教訓。

分享到:
-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君县| 中卫市| 垣曲县| 绥滨县| 成安县| 芒康县| 巴中市| 琼中| 朝阳县| 吉隆县| 扎囊县| 教育| 象山县| 绍兴市| 高淳县| 乌拉特中旗| 安远县| 呼和浩特市| 南和县| 清涧县| 乐业县| 布尔津县| 新化县| 海盐县| 平果县| 黄冈市| 普定县| 芦山县| 康乐县| 阳东县| 美姑县| 夹江县| 肇东市| 宁德市| 同心县| 曲沃县| 简阳市| 永胜县| 康定县| 岑巩县| 临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