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幾何時,花樣繁多的仿真“性器官”、“整蠱”玩具悄然流行,并充斥于內地許多城市中小學附近商鋪,頗受孩童們的青睞。有關專家稱,銷售該類模型玩具,法律上并無禁止性規定,只能從道德上對其予以約束,呼吁商家加強社會責任感。 中新社記者用GOOGLE搜索“仿真性具”,僅簡體中文頁面就達1億條之多,各種“仿真性具”的廣告鋪天蓋地。不僅如此,此類玩具亦被出售到了許多城市的中小學校附近,成為教師家長眼中的“洪水猛獸”。 18日,記者來到位于西安市西郊的一所小學,周邊文具店及兜售小商品的攤位星羅棋布,其中擺放出的 “仿真乳房”、“仿真陽具”及“整蠱”等玩具應有盡有,令過路行人為之側目。 據店主介紹,出售此類玩具比文具賺錢。“批發價人民幣5至10元,銷路不錯。”她坦言,購買這些玩具的多為中小學生,以男性居多,并認為對孩子“影響”不大。 “愚人節、萬圣節等西方節日的日益盛行,在很大程度上給予此類玩具生存空間。”西安三十九中學的張老師告訴記者,有的孩子甚至認為不會“搞怪”是很土氣的。他還透露,不少孩子追求個性張揚、新鮮刺激,老師在上課時間沒收的暴力、黃色玩具可謂千奇百怪,讓人瞠目結舌。 “這不是中國性教育的進步,而是無良商家只顧掙錢的后果。”肖女士的兒子今年讀小學三年級,談起孩子迷戀此類玩具時很生氣。肖女士說,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正處于懵懂階段,“性器官”、“整蠱”類玩具不僅不安全,而且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西安教育學會會長許建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中小學生購買仿真性玩具,多是滿足一種好奇心理,然而一旦癡迷易形成青少年心理疾病,對他們的心理、生理的正常發育會形成損害。 來自陜西省消費者協會的資料顯示,從中國目前的法律規定來看,此類模型玩具在法律上并無禁止性規定。中國雖然對玩具制定了嚴格的標準,但僅僅局限在質量和安全層面上,對玩具所承載的精神內容卻沒有相關法規來規范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