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市將啟動太平山中央公園三期改造建設,在太平山下建設“東園花海”,將匯泉北廣場、中山公園、植物園連成一片,打造以植物觀賞為特色、更具規模和影響的主題區。重點建設中山公園東部和原植物園南部區域,傳承歷史文化,打造“植物百科”特色文化,提升旅游檔次。另外,根據動物園遷址規劃,保留和發展兒童喜聞樂見的小型動物觀賞區,打造動物游樂區。 亮點 示范區實現無障礙 “中山公園”傳統景區在原中山公園西部以植物觀賞為主的區域。以植物觀賞為主,展示豐厚的植物文化。該區域依托現狀良好基礎條件,體現社會文明、以人為本,結合國家創建無障礙城市的要求,通過梳理、整飭景觀,刻畫細部,建設成為青島市第一個無障礙公園示范區。 “中山公園”傳統景區包括濱水風景區、兒童樂園景區、會前村遺址園、桂花苑、市花園、木蘭園等區域。濱水風景區這一區域以公園西側小西湖、孫文蓮池水系為中心的景觀活動區,打造以濱水休閑為主題的公園游賞區。在改造中,梳理現狀水系,適當擴大水面面積。同時,改造水系駁岸,增加親水性,擴大“孫文蓮”的栽植區。 市花園打造以青島市市花—耐冬、月季為主題的園林景觀區。在現狀基礎上,成團成簇地配置耐冬、月季,突出植物主題,增設寫意小品。木蘭園保留現狀大草坪,結合現狀利用木鋪裝設立觀演平臺,滿足公園小型演出需求。 亮點 “東園花海”現盛景 東部重點改造區是指櫻花大道以東為重點劃定區域,以突出植物景觀為基調,展示“東園花海”盛景,主要包括八個重點區域:“桃花源”景區、觀賞溫室、盆景園、牡丹園、“湖光山色”景區、茶園、巖石園、山谷游樂園。 牡丹園以現狀牡丹亭為中心,依托牡丹文化,規劃牡丹芍藥專類園,面積約為3公頃。凝香苑運用自然式布局和植物配置方式,增加景石景觀,形成花-湖的景觀空間。天香苑以特色牡丹觀賞為主,配以其他花卉,并保留部分野生的大花金雞菊,以增強觀賞的多樣性和不同季節的賞花。花容苑重點保留現狀黑松林景觀,整飭道路,利用現狀的牡丹亭周邊空間栽植牡丹。 觀賞溫室規劃以植物觀賞為主題的園林展示區。展示熱帶和亞熱帶植物景觀。盆景園規劃建設為以盆景花卉植物觀賞為主要特色的園區。 “桃花源”景區打造以繁花盛開的植物觀賞為主的風景。 “湖光山色”景區依據現狀大水面“提琴”的形狀,打造“琴湖瀲滟”主題區。考慮杜鵑喜歡在半灌喬木林地內生長的習性,規劃利用“湖光山色”東側林地以及周邊谷線環境,成叢地栽植青島適生的杜鵑種類。巖石園布置游步道,栽植巖生植物,建設獨具特色的巖石園。 亮點 公園再添“小西湖” 太平山中央公園建設還將再打造另外一個 “小西湖”——中山公園“南湖”。在中山公園西部靠近岞山路一側有片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水面。這片水面是1994年公園施工挖建的一個景觀水面,被稱為“南湖”。這一區域現狀植被條件較好,現存法桐、水杉、雪松、刺槐、紫薇等植樹數株,水質清澈。 在改造中,將增植水生植物、亞喬木、灌木、地被,豐富植被立體空間,創造景色宜人的濱水景觀。其中,在水底栽種睡蓮、荷花等,湖邊栽種十余種灌木和喬木,還要在湖邊結合親水平臺種植濕生植物千屈菜、花菖蒲、水生鳶尾、旱傘草等,營造濕地環境,吸引水鳥棲息。屆時,市民可以在這里近距離欣賞白鷺等水鳥。此外,還要仿照小西湖的改造,修建環湖道路和木圍欄、木棧道。在改造中,完善濱水步行體系,沿水岸增加木棧道、觀景平臺等,為游人通行、駐足觀景提供方便。 |
上一篇:平均9人一輛私家車8成超28萬
下一篇:我市低保標準每月提高到4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