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拍于舊金山的美國華人歷史學會展館。華人使用搖槽淘金的老照片。 廣州日報記者莊小龍攝 匆匆去修建鐵路的華工。資料圖片 反映資本家剝削華工的漫畫。 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 華人研究學者:美國排華潮涌動時清政府也曾交涉 但弱國無外交交涉也沒用 在百余年之后,在美華人族群終于等來了這遲來的道歉。有美國華人領袖稱,“這是美國華裔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一天”。 這遲來的道歉為何意義重大?號稱將“平等”作為立國之本的美國,為何在百余年前出臺一個針對華裔的排斥法案?昨日,本報記者專訪了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潮龍起,請他為我們一一道來。 史料記載,華人在19世紀中期開始進入美國。1849年,美國加州發現金礦,美國甚至世界各地因淘金熱紛紛來到加州。華人也以極快的速度涌入美國。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潮龍起告訴記者,到了19世紀后期,華人交納的淘金稅占美國淘金稅總數的一半。 排華根源 失業+工人運動 為拉白種工人選票,各州推出排華法案。 19世紀70年代,美國發生經濟危機,失業潮出現。排華思潮開始在美國白種勞工中抬頭。美國工人認為,是華人勞工搶走了自己的就業機會。經濟危機發生后,針對華人商店的搶劫、縱火和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不斷增加。 “美國工人的運動也影響到政界。政客們為拉白種工人的選票,在各州乃至聯邦推出限制、排斥華人的法案。”潮龍起介紹,除了被當做經濟危機的“替罪羊”,華人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也是他們被抵制的重要原因。 廢除法案因世界局勢 太平洋戰爭,美國需要中國作為盟國。1943年2月,《排華法案》被廢除。 《排華法案》為什么會廢除?潮龍起介紹,這與當時的世界局勢分不開。 1943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需要中國作為盟國。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長期影響中美關系的《排華法案》問題引起美國國家領導人的重視。1943年2月,延續了60年的《排華法案》被廢除。 盡管當時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曾將《排華法案》稱為“歷史性的錯誤”,但此后的近70年時間里,美國國會或總統都沒有對這部違反美國憲法,違背美國立國的自由、民主和人權精神的《排華法案》表示道歉。 道歉不是“良心發現” 現在華人力量壯大了,再也不容小覷。 “但應該看到,這可不是美國政治家的‘良心發現’。在這近70年當中,一系列因素推動了今天的道歉。”潮龍起介紹,20世紀60年代之后,美國民權運動興起,少數族裔開始伸張自己的權利。“排華潮”從法律上和社會氛圍上都被打破。 一方面,美國本土的華人群體在發展和提升。他們從“勞力階層”逐步轉變為“知識階層”,從低等行業上升到實業與金融業,從不敢“發聲”到參政、爭取政治權益。 另一方面,進入美國的新華人移民也不再是“豬仔”。潮龍起介紹:“到現在,美國共有400萬華人,是亞裔移民中的最大族群。這些華人移民有的來自中國內地,有的來自港澳臺地區,有的來自東南亞國家。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和掌握的技能、擁有的財產都有明顯的提升。” “讓別人道歉,歸根結底還是靠實力。19世紀后期,美國排華潮涌動時,清政府也曾與美國交涉。但‘弱國無外交’,交涉也沒用。現在華人力量壯大了,再也不容小覷。” 被針對 只因樹大招風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為何如此針對華人?這里面也有‘樹大招風’的因素。”潮龍起介紹,在19世紀后半期,華裔是在美亞裔族群中的第一大族群。到1882年《排華法案》出臺之時,在美華人的總數已經超過10萬人。“當時就有美國媒體擔心‘黃禍’,民間的工人運動甚至直呼‘中國人必須滾出去’。” 習相異 分歧導致排斥 “從生活習慣方面來說,華人還留著長辮子、喜歡聚居,這和美國本土居民截然不同。很多美國本土居民不了解華人,從而產生偏見,進而歧視、排斥華人。”潮龍起說,另外,美國的主流文化是建立在基督教基礎上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美國人也害怕華人奉行的東方文化對此發起挑戰。 “《排華法案》及其補充法案剝奪了中國人的移民權,也剝奪了在美華人的基本生存權。”潮龍起說。比如,不允許華人的妻女來美團聚,導致在美華人幾乎全是男性。中國人最珍視的家庭被殘忍分隔。 1885年,也就是《排華法案》出臺后的第三年,美國懷俄明州發生了“羅克斯普林斯大屠殺”。由于華工工資低廉,當地礦山大量雇用華工,導致大量白人勞工失業。 羅克斯普林斯在1885年9月2日發生排華暴力事件,28名華人勞工死亡,15人受傷。75所華人房屋遭到燒毀。 在《排華法案》實施的61年間,華人進入美國的通道幾乎被封死,已經在美居住的華人也受到各種刁難或被遣返。 “到了1910年~1920年期間,在美國的華人人數下降到6萬多人。”資料顯示,到1943年《排華法案》廢除之時,在美華人的人數約為7萬余人。 ■專家觀點 通過道歉議案有利美國和諧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表示,美國參議院通過議案為排華法案道歉,是一項恢復歷史公平和正義的積極舉措,同時也對促進美國多族群社會的和諧發展起到正面作用。 首先,排華法案問題是中美關系一個特殊的歷史問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當時中國晚清官員懦弱,多次交涉無果,幾十萬華工在開發美國大西部過程中飽受奴役,之后卻受到美國排華法案的長期打壓和歧視。如今,美國參議院通過道歉議案,恢復歷史公正,對促進中美關系起到積極作用。 對于美國自身,通過道歉議案也有其重大意義。美國是一個多族群移民國家。有美國社會學家表示,族群關系永遠是美國社會最大的一個問題。“但美國至今仍存在種族問題,這是奧巴馬自己也承認的。因此,通過道歉議案對今天美國多族群社會的和諧發展也大有裨益。” 這次參議院通過道歉議案,與中國的飛速發展和國際地位漸增也不無關系。“近年來,中美關系越來越對稱。美國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中國。這一點對于議案獲得通過也會起到心理上的推動作用。” 美國華人組織還將推動眾議院版本的道歉議案通過(由華裔女眾議員趙美心聯合眾議員朱迪比格特與麥克科夫曼提交),爭取在明年5月前獲得通過。(記者 黃茜 王希怡 通訊員 盧健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