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膠州灣隧道薛家島端26個收費站口,避免收費擁擠
![]() 鏈接: 橋隧通車,為新一輪科學發展帶來新機遇 大橋和隧道是青島城市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施工難度最大的重點工程。橋隧通車,使青島市主城區與各區市之間形成“一小時經濟圈”,山東半島城市群區域內各中心城市之間形成“四小時經濟圈”,為青島城市發展拓展了新空間,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創造了新條件,為新一輪科學發展 從青島看:橋隧將青島、黃島、紅島貫穿在一起,終結了“青黃不接”、“青紅不連”的歷史,使青島市主城區與各區市之間,特別是與膠南、黃島、膠州、紅島、高新區、董家口港區之間的通行距離縮短,大大緩解環膠州灣高速公路的交通壓力,改善了城鄉群眾的出行條件,形成了“一小時經濟圈”,有利于推動城鄉交流和城鄉統籌發展。它標志著青島三縱四橫的立體交通格局基本成型,東西有膠州灣隧道、膠州灣大橋、環膠州灣高速公路,并連接市區三條快速路;南北有重慶路、黑龍江路、環灣大道和青銀高速(G20),還有規劃建設中的重慶路快速路以及全面開工建設的地鐵3號線和青島客運北站,這些干道構成了青島的大交通網,將推動青島城市功能的完善,更好地發揮青島的輻射帶動作用,助推大青島經濟社會騰飛。同時,將有效解決青島港陸路集疏運能力問題,有利于增加前灣港、黃島油港和薛家島港的業務量,使青島老港、油港、前灣港連為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青島作為東北亞航運中心的作用。 從山東看:“一橋、一隧、一路(環膠州灣高速)”的新交通格局,串起了山東半島濱海大道的“黃金鏈”,使青島與省內的重點城市形成“四小時經濟圈”,與藍色經濟區和半島城市群中心城市形成“一小時經濟圈”,可以更好地發揮青島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快省內資源供享、優勢互補,助推藍色經濟區建設和半島城市群合作交流,推動山東經濟一體化發展。 從全國看:大橋和隧道將G20、G22、G15等交通大動脈貫通,將推動青島及山東與東三省、京津冀及環渤海、長三角、中原等經濟圈的合作融合,助推青島和山東與國內重點城市的經濟社會交流,推動科學發展。橋隧通車為青島和山東“北上南下西進”開拓更大的發展新空間,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以交通為骨架的城市物質基礎支持。在中國已經進入“多極多圈多帶多區”相互交融發展態勢下,青島將帶動山東半島城市群、乃至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更方便、更快捷、更節約“時間成本”地“北上”聯緊東北亞、京津冀及整個環渤海經濟圈區域;“南下”淮海強化魯蘇合作;“西進”連接第二條亞歐大陸橋,開辟通連中國中西部和中亞、歐洲新的更遼闊的發展新空間,為以港興市,承攬巨大貨源,形成巨大商流與物流提供了不可復制的機遇。 從全球看:橋隧跨越膠州灣,可以借助膠州灣的海外知名度,進一步提升青島的城市知名度和對外影響力,促進青島對外開放形成新的格局,推動對外招商和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