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河北昌黎縣漁民在出海捕魚時遭到不明身份船隊的襲擊,造成漁船傾覆,2人死亡、2人失蹤的慘劇。案件發生后,河北海警支隊抓捕了22名嫌疑人,22人全部是山海關溝渠寨村的漁民。這起案件造成的后果觸目驚心,但僅是冰山一角,每年渤海海域都要發生數十起漁事糾紛。近年渤海近海漁業資源日益減少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專家指出,海上執法力量過于分散、各自為政,形成了目前資源浪費,設備落后,誰都能管、誰都不管的“海上亂局”。
中廣網北京5月17日消息 每年的3月到6月,是黃渤海地區捕魚的好時節,漁民們紛紛駕駛漁船出海,希望趕在禁漁期前多打點魚來致富。然而最近,中央臺新聞熱線4008000088卻接到了河北昌黎縣漁民打來的電話,說他們在出海捕魚時遭到了不明身份船隊的襲擊,造成漁船傾覆,2人死亡、2人失蹤的慘劇,而且類似襲擊事件在最近幾年頻繁地發生。
是誰制造了慘?。坑质钦l在威脅著漁船的安全?我們又該如何進一步保護海上作業安全?
出海捕魚遭不明襲擊 漁船傾覆致2死2失蹤
被撞的漁船冀昌漁5056號左側船舷全部撞壞,甲板破了一個大洞,船桅桿也變了形,船艙內積滿了柴油和水的混合液體。(中國之聲記者陳俊杰/攝)
如果3月28號不出海,一切都不會發生,漁民王炳忠和四個家庭的生活也會依舊奔跑在正常軌道上。
王炳忠是河北昌黎縣大蒲河鎮柵子里村的漁民。3月28號,他駕駛著自己的漁船帶著8名船工開到了公共海域捕魚,但漁船剛抵達目的地,七條大船就沖了上來將他的漁船圍住。
王炳忠:到了地方我們還沒打網,光呆著。對方來了七條船,問我們干什么,我說呆著呢,我說沒打網,他說你們別打網,我們開船就走了。
對方人多,王炳忠二話沒說開船就離開了,但是沒走多遠,他突然感覺船身一陣。
一條600匹馬力的大船從后面撞上了王炳忠280匹馬力的漁船,緊接著另外一條大船也從右面撞了上來。
王炳忠:那船還沒撞上我呢就開始扔磚頭、石頭、啤酒瓶裝著汽油,船推著我的船跑,一邊推著走一邊扔磚頭,砸我們船員。頂翻了,人全都落水了。
漁船翻過來了,船上9人全部落水。王炳忠被困在了駕駛室,窗戶和門都打不開,他幾乎要窒息了。
王炳忠:一翻個,水全滿了,我漂起來了,窗戶門都關著呢,我出不來,門開不開,窗戶也開不開,用腳踹開了玻璃,踹了兩腳,這才出來了。
被撞的漁船冀昌漁5056號殘破的船頂(中國之聲記者陳俊杰/攝)
漁船冀昌漁5056號左側船舷全部被撞壞(中國之聲記者陳俊杰/攝)
王炳忠21歲的兒子王建強在水中脫掉羽絨服和鞋掙扎著浮出了水面,父子兩人合力爬到了翻過來的漁船底部。隨后又有三個人游出水面,五人幸運地被其他的漁船救了上來。此時撞人的漁船已經離開。
清點人數后王炳忠發現,還有四個船工始終沒游上來。后來在打撈上來的漁船內部,找到了已經死亡的趙印中,他的身體被漁網纏住了。幾天后,人們又發現了52歲的周起合的尸體,而兩位60歲的老船工常海、常記,直到今天也沒有找到。
5月11號,記者在昌黎縣新開口碼頭見到了被撞的漁船冀昌漁5056號,左側船舷全部撞壞,右側船身嶄新的創口清晰可見。蹬上船可以看到甲板破了一個大洞,船桅桿也變了形,船艙內積滿了柴油和水的混合液體,如血色般鮮紅。
王炳忠說,出于忌諱和資金的問題,他不打算再維修這條船了。目前肇事方沒有給一分賠償,他發愁的是不知道何時才能還清買船借下的50萬元高利貸。
案件發生后,河北海警支隊在當天就抓捕了22名嫌疑人,22人全部是山海關溝渠寨村的漁民。目前此案已經移交秦皇島市海港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案件正在偵辦中。
經過河北海警確認,這起兩死兩失蹤的案件是渤海海域內近幾年發生的最大的海上致死案件。
“僧多粥少”致漁事糾紛高發頻發
這起案件造成的后果觸目驚心,但當地漁民們說,這起事件僅僅是冰山一角,每年渤海海域都要發生數十起漁事糾紛。
秦皇島市農業局潘新山副局長說,尤其最近三年類似事件呈現高發頻發的勢頭。
潘新山:最近這兩三年,產生的網具糾紛爭搶作業網地的矛盾越來越多。
漁船冀昌漁5056號甲板凌亂不堪(中國之聲記者陳俊杰/攝)
有統計數據顯示,僅去年上半年河北已累計發生漁事糾紛20多起,100人以上參與的群體性事件11起,累計造成3人死亡、1人失蹤。
不僅高發頻發人數多,而且還呈現跨省的特性。去年最大的漁事糾紛就發生在遼寧綏中縣和河北昌黎、樂亭船隊中間,雙方投入48條漁船260多人參戰,造成一死一失蹤的嚴重后果。這起案件被稱為全國首例海上聚眾斗毆案,目前秦皇島海港區法院正在審理這起案件。
為什么同一海域的漁民兄弟不斷上演相殘的慘???為什么大海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制造著悲劇?是什么讓大海變成了殺戮的戰場?
秦皇島農業局潘新山副局長長年處于執法一線,他認為近年來渤海近海漁業資源日益減少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潘新山:最近這兩三年渤海的漁業資源在減少,這是大趨勢,雖然每年國家省里搞漁業資源放流,投入資金不少,但是盡管如此整個渤海的整體資源還是在減少,從漁民捕撈能看出來,我們在海邊能聽到漁民說打不到東西,這種情況比較多一點。
傳統漁區日漸萎縮,漁民生產作業漁場減少,但漁民捕撈規模和能力日益壯大,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潘新山:漁船比過去大了,另外網具比較先進,船大網具先進,這一條船的捕撈能力能頂過去的十條八條,資源在減少和捕撈能力增強形成了矛盾。
漁船冀昌漁5056號上60歲的老船工常海直到現在還沒有被找到,圖為常海的女兒常麗梅。(中國之聲記者 陳俊杰/攝)
“五龍治海”各自為政造“海上亂局”
盡管資源減少的客觀事實存在,但在一些海事行政專家看來,這也僅僅是表象原因,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不合理的海上管理體制,只有打破傳統的體制才能真正確保海上風平浪靜。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王秀芬教授指出,目前中國的海上執法力量過于分散,條塊管理,各自為政,具體工作涉及到海警、海事、海監、海關、漁政等,呈“五龍治海”局面。盡管有“五龍治?!?,但因職能重疊,形成了資源浪費,設備落后,誰都能管、誰都不管的“海上亂局”。
王秀芬:海上執法力量需要的資金非常大,花的錢特別多,海事局造了一個三千噸級的船花了1.5億人民幣,分部門的投資分散的建設就必然導致個部門的執法裝備落后,使得各部門的執法能力都比較弱,發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
再一個就是發生問題后不能協調,各部門都是評級的,農業部下面的漁政,海洋局的海監,交通運輸部門的海事局,各部門之間都互不隸屬,互相協作方面沒有協調機構,出現問題就會出現互相推諉,有利益的事情互相爭管,不能很好地調動各方力量很好的集中執法。
不僅如此,五個部門分散管理的方式與日、韓、美等國家統一的海上執法機制不同,這也造成了我國在對外交流合作上沒有對口的尷尬局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身為“五龍”之一的海警部門也注意到了存在的問題。河北海警支隊谷立新支隊長認為,國外統一的管理模式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谷立新:各個行業都在管海,站在不同角度,沒有形成合力,肯定會對海洋管理有弊端的,站在我們這個層面,參照國外的海洋管理體制,現在很多所外海洋大國都在整合涉海資源,但是這是國家政策整體部署,作為基層我們要響應國家號召,把職責履行好。
在執法實踐中,河北海警與秦皇島漁政監察部門開展了合作創新,建立了聯勤聯動協作機制,互派人員交流任職,實現了信息共通、資源共享,使聯合執法的優勢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
谷立新:老百姓給我們報警,你們快來吧,不來了就打死人了。我們出警發現就是網纏在一起,兩人吵吵起來了。不屬于我們管轄,我們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你找漁政去吧。但是不行啊,既然有糾紛了,我們給漁政打電話,你們也出出面,把事情說說。漁政和海警在大隊把原因分析一下是由于潮汐浪涌的影響。
多因素致“五龍合一”路漫漫
王秀芬教授說,不同部門之間探索的交流方式值得肯定,但五指始終不能捏成一個拳頭,遠沒有達到聯合執法的最高效率。如果能“五龍歸一”,那么中國的海洋執法力量必然在現在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王秀芬:成立統一的執法主體,建立統一的海上執法力量是一個趨勢,這樣能節省很多資源,還能集中財力裝備一支執法隊伍,發生事件后能迅速處理。另外,我國在進行對外交往方面也是非常便利的。
盡管中國是有能力改變執法不力的現狀的,但王秀芬教授遺憾地說,由于領導不重視和部門不愿意放權等因素,“五龍合一”的道路還會很漫長。
王秀芬:不能再等了,問題太多了,周邊國家紛紛強大起來了,就像越南、馬來西亞和日本合作,日本幫助他們培養海上執法的公務員,我們國家連這樣的公務員都沒有。周邊國家在蠶食我們的海洋國土,如果沒有一支強有力的海上執法隊伍,中國的海權的維護都有問題。(記者 陳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