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發揮本土優勢,深入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快向富強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際城市邁進,為經濟文化強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5%左右,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7%;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城鎮化率提高到75%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持續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森林覆蓋率、建成區綠地率均達到40%;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突出把握好六個重點:一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努力實現高端引領、內需驅動的率先發展。二要加快推進城鄉區域一體化,努力實現七區協調、城鄉互動的統籌發展。三要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努力實現富民惠民、公平正義的和諧發展。四要加快推進城市軟實力建設,努力實現科教先進、文明進步的創新發展。五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六要加快推進改革開放步伐,努力實現充滿活力、互利共贏的開放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