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日,青島各部門“一把手”在臺上述職,市民代表在臺下打分(盛文靜 攝)
希望更多部門勇于“亮家丑”,增加互動環節
19日,歷時兩天的青島政府部門集中述職結束,對于各部門亮出的一年工作“成績單”,市民代表大呼不過癮,感慨十分鐘時間太短,很難對各部門工作有個全面的了解。
18日、19日,青島“三民”活動進入部門述職時間,在位于青島市政府的主會場,56個部門的負責人分四組輪番上場,現場或通過視頻,面對主會場與12個分會場的約一萬名市民,匯報一年的部門工作,每個部門限時10分鐘。
受時間所限,相比之前網上提前發布的各部門工作報告,一些部門領導的現場講稿明顯縮水。報告言簡意賅,一些問題甚至被一筆帶過。即便如此,部分“一把手”在報告接近尾聲時,還被場內的喇叭限時提醒。
不少代表覺得今年的部門述職套話少了,更務實了。也有代表反映,述職時間太短,不足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有些問題,網上的報告中還能看到只言片語,現場就聽不到了。
市民代表、笑姐愛心助殘隊負責人宋桂華表示,她在給部門打分時,不是光聽現場的報告,而是結合平時對這些部門的了解,做出自己的判斷。她認為,部門領導集中述職,想法很好,但時間太短,代表很難了解到更多的問題。
宋桂華說,希望能有更多部門勇于“亮家丑”。今年,青島市衛生局曾經組織“人民滿意的公立醫院”評選活動,對15個醫院進行暗訪測評。宋桂華認為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她建議,“三民活動”可以引入互動環節,“部門一把手述職時,也讓市民代表參加,現場提問,加強溝通,就更好了。”(記者 于健 宋珊珊)
個人訴求少了民生建議多了 兩千市民“提案”呈現新變化
截至目前,青島市“三民”活動主辦方已收到市民通過各種途徑提交的建議意見2300多份,這些建議將參加活動方組織的“金點子”評選。在今年的意見建議中,值得關注的是,民間智慧多于個人訴求。
青島“三民”活動意見建議組組長費聿新介紹說,今年“三民活動”啟動以來,市民提交意見建議的熱情很高。場內兩天提交的建議尚在整理中,通過網絡、相關部門等各種途徑提交的建議意見已達2300多份。建議質量明顯比去年高,意見由過去的訴求類,更多地轉變為建議類。
去年12月,青島市“三民”活動首次亮相,來自網絡的個人訴求達到了600多條。而今年,個人訴求只收到了二三百條,數量明顯減少。不少建議關注到了“十二五”規劃、發展藍色經濟,教育、民生等話題也被反復提及。
對此,費聿新分析,一年來,青島市先后啟動了兩次大規模的網絡問政,56個部門集中上網聽民聲。加上“行風在線”以及人社局等部門自行常年組織的網絡問政等活動,市民日常有需求可隨時解決。解決問題的渠道明顯增多。同時,今年“三民”活動伊始,政府開宗明義,引導市民多提建設性的建議,也起到了作用。
活動引來了一些“提案”大戶,市民代表李兵校、王可鋒提交的建議分別達到了21條和20條。新市民代表劉俊則一口氣提交了5條建議,還提交了一份書面報告,內容則更多關注新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