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超級細菌來勢洶洶,全球股市上生物醫藥板塊幾乎全線飄紅。超級細菌是被夸大的渲染,還是一場涉及利益的陰謀?不管怎樣抗生素藥物的使用是很多醫院采購的重頭,尤其在中國醫院每年因抗生素濫用導致的醫療費用增長900億元。 ????時代周報11月7日報道 與自然界所有的生物一樣,小小的細菌也懂得“物競天擇”的進化論。 ????在與抗生素“搏斗”了多年以后,2010年,一類攜帶新基因“新德里 ????科學家們為這種耐藥細菌起了一個十分后現代的名字—“超級細菌”(superbug)。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攻陷”中亞、歐洲以及美洲的部分國家。一周前,中國大陸也已證實出現3例“超級細菌”的報告。 ????而在“超級細菌”洶洶而來的態勢下,全球股市上生物醫藥板塊幾乎全線飄紅,渲染“超級細菌”來襲,究竟是一記警鐘還是又一場陰謀? ????揭秘“超級細菌” ????“在專業領域內,超級細菌的概念已經被大家關注了很長時間。”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醫院教授肖永紅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說。幾乎從抗菌藥物產生的那天起,細菌耐藥性的問題就已經被研究抗病毒問題的學者們所關注。而此次“超級細菌”走入公眾視野,既屬偶然,又屬必然。 ????今年8月11日,英國卡迪夫大學醫學院教授提摩太?沃爾什(Timothy Walsh)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上刊文披露稱,研究人員在來自印度的細菌中首次發現耐藥基因NDM-1,并意識到由于這種基因的存在,使得這些細菌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 ????起初,印度衛生部門還認為這是有意破壞其國家形象、妨礙英聯邦運動會的召開。但隨后,NDM-1相繼在英、法、德、日以及南北美洲多個國家被發現。甚至,全球已出現多起死亡案例。人們這才意識到,“超級細菌”果然來襲。 ????而所謂的“超級細菌”其實并不特指一個細菌的名稱,而是一類細菌。這一類細菌的共性是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強勁的耐藥性。因此,此次發現的NDM-1僅僅是“超級細菌”的冰山一角而已。 ????事實上,早在1960年,一種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MRSA)就曾以“超級細菌”的姿態出現。隨著MRSA耐藥性的迅速發展,到上世紀80年代后期,MRSA已經成為全球發生率最高的醫院內感染病原菌之一。截至到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被證實對MRSA還有效的也只有萬古霉素。 ????而此次的NDM-1表現得比MRSA更為可怕的是,細菌們變得越來越“聰明”了——對于NDM-1,包括沃爾什在內的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特別有效的治療方式。 ????“這也就是說,假如把人類研制抗生素和細菌產生耐藥性之間看作是一場比賽,在目前階段,NDM-1暫時領先。”肖永紅對時代周報記者比喻說。 ????中國式應對 ????在這一輪的“超級細菌”對抗賽中,中國也未能幸免。 ????就在歐美國家先后傳出有NDM-1肆虐的消息不久后,中國香港、臺灣也相繼被報道有人感染“超級細菌”。10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信息稱,大陸方面近期檢測出三株NDM-1耐藥基因陽性細菌,分別來自寧夏的兩名新生兒和一名福建的老年患者。據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徐建國介紹,兩名寧夏新生兒所攜帶的NDM-1基因是從腸球菌中發現的,屬革蘭陽性菌,“在全世界還沒有報道過,這是第一次”。 ????但是,中國大陸三起病例的發現都頗有幾分偶然因素。 ????8月24日,衛生部通過中國疾控中心和全國數十家醫院組成全國基因耐藥檢測協作組,啟動了NDM-1耐藥基因監測。牽頭負責監測的,是國家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肖永紅所在的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接下來,在不到三周時間內,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對2008年以來收集的3500株細菌樣本進行了篩查。其中,研究人員在寧夏疾控中心報送至國家疾控中心實驗室的兩份樣本中發現了NDM-1基因,但據寧夏疾控中心細菌學檢驗科科長郝瓊介紹,采集的樣本原本只是用作腹瀉研究,樣本采集的日期為今年3月份。 ????同時,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實驗室在福建某醫院報送的200多株菌株中檢出1株NDM-1基因陽性細菌的樣本,也是采自今年6月份—這比沃爾什報告的發表日期還要早兩個月。 ????“這可以理解成該耐藥基因可能已經存在于人群中,只是尚未被檢測到。”10月27日,國家疾控中心辦公室主任王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而從監測所覆蓋的城市來看,肖永紅也坦承監測的覆蓋面并不足夠,在其他未被監測的城市或醫院中,也可能存在攜帶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 ????據肖永紅介紹,目前國家啟動的NDM-1耐藥基因監測僅選取了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廣州、長沙和武漢等“醫療相對較為發達、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在這些地區中,又選取了較為個別的醫院作為“哨點”。因此,難免會有“漏網之魚”。 ????事實上,自2005年起,衛生部就開始組織全國多家醫院建立細菌耐藥監測網,目前覆蓋全國的有150多家醫院,目的是發現細菌常規耐藥的變化趨勢,以及對特殊耐藥現象的及時捕捉。各醫院每個季度向肖永紅所在的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上報數據,由實驗室每年對數據進行一次回顧性分析。 ????但在肖永紅看來,這樣一年一度的監測還是有些“被動”。“這次發現NDM-1是一次主動監測,如果不主動尋求,可能我們還是找不到。更何況,細菌耐藥的速度如此之快。” ????“但是,與以前相比,這一次在對NDM-1的處理上,無論是公共媒體宣傳,還是相關管理部門采取的辦法都相對積極。比如衛生部組織了很多專家進行研討和培訓,還會同總后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組織專家制定下發了《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感染診療指南(試行版)》等,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肖永紅說。 ????存在利益動機? ????在肖永紅看來,細菌的抗藥性是細菌進化選擇的結果,而抗生素的濫用則加劇了細菌耐藥性的產生。然而,中國卻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情況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據肖永紅向時代周報記者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醫院抗菌藥物年使用率高達70%,但在英美等發達國家,醫院的抗生素使用率還不到30%。此外,在使用量上,中國也是其他發達國家使用量的2-3倍。 ????國際醫學界的一個共識是: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對耐藥的后果認識不足,是耐藥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盡管中國已經分別在2004年和2009年頒布了《抗生素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及《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但醫療機構對于上述指南及法規的執行情況并不理想。 ????“抗生素在醫院的藥品采購中是大頭。”廣州邁特興華制藥廠有限公司的總工李德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并不排除醫院因過度追求經濟利益而濫開抗生素的可能性。 ????據統計,每年因抗生素濫用導致醫療費用增長800億元,僅超前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全中國一年就多花費7億多元人民幣。但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抗生素屬于較為嚴格管控的處方類藥物,醫院并不輕易使用。“即使是要用,也會從一線抗生素逐漸試用到二線、三線的抗生素,不會一下子就用結構最復雜的。”李德生說。 ????值得一提的是,“超級細菌”事件暴發后,多個制藥企業在歐洲乃至全球股市上股價走高,生物醫藥板塊全線飄紅。而在中國,10月27日,得益于“超級細菌”概念的聯環藥業連續第二天封于漲停,西南合成、達安基因、天方藥業等股票漲幅也均靠前。因此,有人提出質疑:大肆渲染“超級細菌”的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動機? ????根據印度衛生部8月12日的聲明,沃爾什的研究報告是由歐盟、生物醫學研究慈善機構威康信托和制藥公司惠氏贊助的,而惠氏正是對超級病菌有效的抗生素替加環素的生產商。 ????中國方面,也有媒體披露,聯環藥業也正是國家衛生部針對NDM-1治療所推薦的六類抗菌藥物中粘菌素的生產商。 ????相關的討論在網絡上持續發酵。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醫藥界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說,討論的根源,是在歷次全球性流行病的暴發中,制藥公司的“受益者”角色已在網友心目中形成“刻板印象”。 ????9月11日下午,廣藥集團聯合華南新藥創制中心等多家科研機構共同啟動了《廣藥集團抗“超級細菌”藥物研發大課題》,聲稱首期將投入5000萬元開展3大專項研究,力爭在5年內取得階段性成果。 ????對此,肖永紅評價說:“我們鼓勵企業去研究抗菌藥物來對付這種細菌,但是新的抗菌藥物研發并不容易,而且越來越困難。在研究超級細菌的時候,我們實際上就是和細菌掉了個個兒,以前是先研究抗菌藥,再研究細菌,而現在是細菌變得耐藥,我們想找抗菌藥去克服它。我們在追著細菌跑,始終處于一種相對被動的狀態。” ????“這一次的NDM-1絕對不是最后一個‘超級細菌’,還有更多的未被命名或沒有被發現。這是給我們敲響濫用抗生素的警鐘,如果不加強對抗生素的監管效力,當下一個‘超級細菌’出現時,我們還將束手無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