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入戶摸底工作,已在全國各地陸續啟動。令人始料未及且頗為尷尬的是,普查工作進行得比較艱難,工作人員經常遭遇“門難進、人難找、表難填”的困難。而正當有關部門呼吁民眾盡公民之義務,積極配合人口普查時,又一則新聞出現——公安部近日向社會公眾發布警示,提醒大家警惕以“人口普查”為名實施的犯罪,包括入室盜竊、入室搶劫、以人口普查為名搜集業主信息進行非法倒賣等。 ????很顯然,本次人 ????而這種信任危機又何止在人口普查中顯現。經常出現的“好心沒好報”,“不敢做好事”現象也是信任危機的另一面“鏡子”。老太太被車撞了,好心人將其送到了醫院,反而被賴為肇事者;拾金不昧者撿到錢后如數歸還,失主卻說錢變少了……于是,再有老人摔倒在地,眾人圍觀,直到老人大聲喊道“是我自己跌倒的”,才有人敢伸手相助;于是,看到地上有錢包,不敢拾起來交公,怕沾上錢后說不清楚,也怕是騙子設下的騙局。此外,食品安全問題、虛假廣告泛濫、一些統計數據為利益集團服務等現象,也都“助長”了社會信任危機。 ????信任,是人心向善的動力,是心靈相通的橋梁,是社會和諧的基石。而人與人之間、人與組織之間信任感的缺失,成為我們社會的一種“環境污染”。它使得好人做好事缺乏愉快感,變得猶豫不決;使得人口普查這樣利國利民的好事,變得困難重重、矛盾重重。信任危機正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影響人們的道德評判,影響公眾看待事物、問題的角度和方式,影響了經濟社會生活中一些重要工作的開展和推進,也影響了人間正氣的樹立、社會和諧的構建。 ????人口普查遇到的困難,又一次提醒我們,重建社會信任是多么重要而緊迫。重建之路在哪里?一個法治化的社會,必然要建立常規化的信任機制;以制度促進人們追求長期效益而不是短期效益;提高政府部門、專業機構以及眾多專家們的公信度;大力推進誠信社會建設,是把各級各類社會法人帶頭講誠信作為建設重點,對那些失信行為作出嚴厲懲罰。當然,重建社會信任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需要公民的整體覺醒,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以誠對人,以善待人,明禮守法。雖然重建過程可能是漫長的,但只要人人參與其中,友愛誠信的整體氛圍終究會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