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面桃腮、朱唇紅顏,身著一襲青衣、手指如蘭,歌聲纏綿悱惻、催人淚下……難以想象在城陽的科埠村一處臨時搭建的戲臺子上,英俊小生梁山伯便是著名的柳腔表演藝術家劉淑琴。 ????11歲就去臺東的德順戲班子學戲,16歲就成為這家戲班子的掛頭牌主角,20歲不到便加入成立不久的青島市柳腔劇團,與著名柳腔演員張秀云、宋詢光、張喜云、管秀蘭齊名成為柳腔的五大名角。往事如煙,如今71歲高齡的她已是五大名角 ????“柳腔興盛時,柳腔劇團有近百余人。1959年,柳腔《趙美蓉觀燈》一戲被選為代表地方戲劇種進京匯報演出,受到劉少奇、賀龍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兩次在中南海設宴招待過我們。”劉淑琴介紹說,柳腔是青島即墨地區的地方劇種,產生于清代中期,開始時用四弦胡琴伴奏,因無定式唱本,徒弟只好跟著師傅溜,故被人稱為“溜腔”,后又改為“柳腔”。柳腔的傳統劇目有上百出,但現在存世的劇目卻越來越少。憑著對柳腔的熱愛,沒上過學的劉淑琴硬是拿著字典,憑著記憶整理出十多出戲的唱本。 ????“看見柳腔每況愈下,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急!”說起柳腔劇種不景氣,劉淑琴的眼里涌起點點淚花。她不想讓柳腔成為昨日黃花,但單依靠她和少部分人的力量,看起來是那么單薄和渺小。為了讓柳腔后繼有人,劉淑琴每周三都會乘坐公交車一個半小時從惜福鎮趕到李滄區星光老年大學的訓練室教徒弟們學唱柳腔。 ????看到臺下人頭攢動的老少,聽到他們此起彼伏的叫好聲,總讓劉淑琴有種回到過去的感覺。寬敞明亮的舞臺上追光燈在閃爍、臺下堆滿的嬌艷欲滴的花束散發著沁人心扉的清香、后臺華麗的梳妝臺上擺滿了精美的頭飾和化妝品……。“希望柳腔再度輝煌!”是劉淑琴一直掛在嘴邊的話。(于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