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詐騙屢出新花樣不要輕信傳言或許諾,更不要相信所謂的“內部關系” ????高考錄取期間,各類招生詐騙沉渣泛起,值得廣大家長和有關部門高度關注。 ????書面承諾實則詐騙 ????本是為人師表的學校校長,卻背離師德進行招生詐騙,虛構招生簡章、承諾安排工作、詐騙36名學員33萬余元。7月16日,涉嫌詐騙的劉澤禮被膠南市檢察院依法批準逮捕。 ????今年41歲的劉澤禮,大專文化,是膠南 ????內部指標實為騙局 ????田某是青島某培訓學校的法人代表,他對外謊稱自己是青島海洋大學教師,稱海大為照顧干部和老師沒考上學的子女,允許招一些“內部照顧”的插班生,待遇與普通本科生一樣,只有他有特殊關系,需要多交錢就能夠幫助搞到指標。 其實,學生入學后,田某只是指使他的員工瞞著學生,偽造介紹信到海洋大學辦理了普通進修手續。“如果是進修,還用這么麻煩嗎?我自己就可以報名,這不是騙局是什么?”面對受害人小云(化名)的質問,看守所里的田某無言以對。 ????據悉,田某以這種手法共計騙得7名學生近8 萬余元。近日,青島市嶗山區檢察院以詐騙罪對田某提起公訴,法院最終判處田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五千元,退賠被害人款項9萬余元。 目前受害學生均已得到妥善安置。 ????虛構校名誘人上當 ????薛某和傅某準備以山東工商學院成人教育的名義辦班招生,但又覺得函授點說出去太小,力度不夠,二人“靈光一現”,虛構出一個“山東工商學院(青島學區 )”的名頭,并以試點本科的名義在全國招生。期間為蠱惑視聽,他們租用大學教室給學生上課、住宿,教師聘請在讀研究生,每次花50到 100元不等的費用。而實際上,這個學校根本未經正規注冊。 ????通過這種手段,薛某、傅某二人共計騙得 14 名學生的各項費用達 13 萬余元。至2010年8月,本案中的受害學生均已得到妥善安置,嫌疑人薛某和傅某仍在接受司法機關的進一步審查。 ????“借殼上市”瞞天過海 ????張某是青島市某民辦培訓機構的校長,2009年3月,他與青島科技大學的兩個學院簽訂了一份《關于聯合舉辦成人高等教育》的三方協議書,這是一個試點本科項目。一個月后,他又從山東某省內學院爭取到了高級技工培訓青島教學點項目,在未經青島科技大學同意的情況下,張某私自將高技項目納入已簽訂的青島科技大學試點本科項目內容。 ????試點本科的招牌讓很多人中招,全國各地陸續有400 余名高技項目學生奔著試點本科前來報到,結果不被青科大接納。這場“借殼上市”的騙局,共違規招生 400余人,收費總計達 130余萬元。目前,受害學生均已被妥善安置,張某已被青島市嶗山區檢察院依法批準逮捕。 ????防止詐騙需具慧眼 ????通過對這些招生詐騙案件的分析,青島市嶗山區檢察院的閆琳介紹說,招生詐騙手法無非以下幾點:一是故意混淆自學考試、成人考試、網絡教育與普通高校招生的區別,當被問及學校性質時,回答多含糊其詞;二是借“名校光環”。以合作辦學等名義,用名校的牌子吸引考生和家長;三是私刻公章,私制錄取通知書,使學生和家長誤以為被正規程序錄取;四是本身多為職業培訓機構,擁有一定教育資源,表面有迷惑性,但根據國家規定,職業學校不得私辦學歷教育。 ????她認為,每年的8、9月份是招生詐騙的高發期,廣大學生和家長要慧眼識珠。謹防招生詐騙,最基本的是勿信高校招生有中介機構及代理人,要從教育部門公布的正式渠道了解、確認招生政策和信息,不要相信別有用心人員的傳言或許諾,更不要相信所謂的“內部關系”,要辨清所上學校的性質,必要時可到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查詢。切不要因求學心切,上了騙子的當,蒙受不可挽回的經濟與精神損失。(吳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