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頻出的食品安全問題,相關部門的應對措施不可謂不及時,也不能說不強力:食品企業誠信體系的建設,對不良記錄的企業建立行業退出機制的努力,加上頻次劇增的抽檢,媒體對食品安全的報道也一直處于一個很高的優先級上,然而卻始終有一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感覺,總給人一種防君子不防小人之感。 ????衛生部部長陳竺也是這么覺得的,22日在北京舉辦的“2010年國際食品安全論壇”上他指出目前我國多數食品企業 ????應該說食品安全體系的良心運行應該基于市場和企業自身兩方面。從企業角度上說,小規模企業競爭能力差,市場小,研發能力底下,因此,其考慮的最多的是如何控制成本創造生存空間,更有可能采取一些極端而原始的辦法保證業務收益,因此地溝油、工業酒精等成本更低的原料被運用在食物里也就不足為奇;從市場監管角度上說,小型企業地域分散、數量眾多、營業范圍變化快,都給監管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同時更有很多小企業屬于黑作坊性質,正常的監管更加無從談起,因此來自上層的監管努力很難在小企業層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而唯一能走出困境的方式應該是大型農業產業化集團之路。大型產業集團更加重視自己的聲譽和口碑,因此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遠不是一般小企業可以相比的,加之他們擁有足夠的資金和條件,無論在規范化還是技術化上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重視,最后大型企業也便于食品安全監管的進行。以龍大集團為例,它實現了產業鏈式的經營模式,集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在質量監測方面,它建立產品質量追蹤查詢系統,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從種植、加工、到倉儲、物流,各環節的信息,真正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可控化生產線;在最為棘手的生豬飼養領域,其推行“統一規劃、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管理、統一保健、統一回收”的“六統一”管理,大力發展合同養豬場,建立起“標準化養殖、規模化經營、規范化服務”的生豬生產模式不僅在環保方面大有進展,也從根本上保證了肉質安全;從軟硬件投入的角度上說,完整的注冊認證體系加之2500萬投入的測驗設備也是一般企業望其項背的,這就是龍大敢于一直將“質量安全”作為自己產品最大賣點進行宣傳的重要原因。 ????中國食品安全任重道遠,這一問題不僅涉及道德就、監管和衛生習慣,同時也涉及到企業管理和產業升級,在產業短板已經成為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脅的現在,加速產業升級,扶植優質農業產業集團的高速發展也是加速食品安全體系建立的必經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