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打造千億元企業俱樂部的步伐明顯加快,山東將實現從大象經濟到巨象經濟的轉變,而其背后是加快發展方式、經濟結構之轉變。題圖/吳奎 核心提示:目前我省境內年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元的企業有海爾集團、勝利油田、山鋼集團和山東電力四家。明年要新增兩家,過500億元的企業要達到14家。 我省下一步將加快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建設,以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為核心,積極穩妥地推進企 推動企業加快清理非主業和低效、 無效資產,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向主業集中,不斷增強核心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大力推動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實施“ 走出去”戰略,探索有序向外轉移生產能力的途徑。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穩妥收購境外知名品牌、營銷網絡和研發機構,積極開展境外資源合作開發。 推進企業跨區域兼并重組合作的目的是借以推進整個山東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著力解決產業布局不合理、產能落后過剩、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加快發展方式、經濟結構之轉變、調整。□本報記者 袁濤 山東在打造千億元企業俱樂部的道路上步伐明顯加快。下一個,很可能就是“山東煤礦”。 3月11日,省國資委主任譚成義在全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表示,省國資委今年年內將積極推動煤炭企業的重組,力爭將省管企業調整到25戶以內。這一信息顯示,通過對省管煤炭企業的重組,“ 山東煤礦”或成為我省第五個邁進年營業收入千億元俱樂部的大企業集團。 從大到巨的變化 從2001年的136戶重點工業企業集團到2004 年的 200 戶,再到 2009 年底的 350戶,山東以“大企業、大品牌、大產業”為特色的“大象經濟”聞名國內。現在,在轉方式、調結構這一大背景下,山東正在經歷一個從“大象經濟”到“巨象經濟”的變化過程中,而這一變化的標志就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千億元企業俱樂部”。 截至2009年底,山東省境內年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元的企業有海爾集團、勝利油田、山東鋼鐵集團和山東電力集團四家。根據省政府去年年底印發的《關于加快重點工業企業發展的意見》,到2011年,全省年營業收入過1000億元的企業要達到6家,過500億元的企業要達到14家。這意味著,從現在開始的兩年內,我省將要再培育出兩家年營業收入過千億元的企業。 這一目標的提出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當前,山東經濟發展正處于重化工的中后期,500億元、1000億元大企業集團的不斷涌現與全省日漸完備的產業結構體系和雄厚資源優勢的支撐密不可分,裝備制造、石化、煤炭、冶金等行業內的大企業集團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以裝備制造業為例,山東有著從原材料、數控機床到發動機、重卡、工程機械等等一整套完備的產業鏈條,由此帶來的產業集群效應不斷顯現。1999年,重汽集團還是一個虧損近百億元的企業,2007年他們的銷售收入達到 371 億元, 2009 年躍升為 569 億元,2010年,他們制定的目標是660億元,距離千億元的目標是越來越近。目前,重汽集團也已經成為我國重卡行業驅動形式和功率覆蓋最全的重卡企業,產銷量全國第一、世界前三。 從大到巨的變化,還顯示了山東對整個產業布局的戰略思考。成立于2008年3月的山東鋼鐵集團,通過整合濟南鋼鐵、萊蕪鋼鐵,一開始就旨在構建山東的大鋼鐵格局。而2009年9月,山鋼集團通過對日照鋼鐵的重組在推動全省鋼鐵行業由內陸向沿海轉移這一戰略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通過這一系列重組與整合,山鋼集團成功成為目前我省規模最大的省屬國有企業,成功躋身千億元企業俱樂部。 從管理層面和企業層面來看,單純為追求千億元而千億元的規模變化意義并不大,其背后是借以推進整個山東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著力解決產業布局不合理、產能落后過剩、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加快發展方式、經濟結構之轉變、調整。省國資委主任譚成義表示,對省管企業來說,要按照主業相同、產業相近、行業相關的原則,堅持資產重組與產業結構優化相結合,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領先、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認為,經濟發展需要一批大的企業集團,國企和民企大企業集團比翼雙飛,推動了山東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