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前所未有的跨越——掙脫既有空間的束縛,在全新的環灣格局中長袖善舞; ????這是影響深遠的轉型——走出傳統發展模式的局限,用科學發展的身姿重新奔跑; ????這是意蘊豐厚的重塑——比肩世界一流的海灣型城市,重新標定“大青島”的發展坐標…… ????2007年11月,當“環灣保護、擁灣發展”被正式確立為城市發展戰略,處在發展關節點上的青島,就此迎來了發展歷程中最為重要的蝶變時刻 ????從那時起,在“環灣保護、擁灣發展”這一引擎的強力驅動下,這座城市站上了跨越式發展的全新起點: ????膠州灣北岸,大片灘涂被用高新區重新命名,高新產業的壯大、城市的生態化生長,擁有了絕佳的平臺;膠州灣東岸,老企業向新的工業區聚集,制造業升級、服務業崛起,獲得了足夠的想象空間;膠州灣西岸,以裝備制造業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鋪陳開來,“青島制造”的品牌內涵愈顯豐滿…… ????而現在,置身21世紀新的十年的開端,隨著“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的加快推進,一個更為瑰麗的未來,正隨之開啟。 ????海灣型城市刷新“大青島”定義 ????“大青島”是這座城市成長過程中一個最為執著的夢想。 ????在“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的推動之下,這一夢想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擁有了更為高遠的指向——突破傳統帶狀城市的空間格局,將膠州灣擁入懷中,構建全新的海灣型城市。 ????兩年多來,隨著“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的扎實推進,一座環灣之城的“大模樣”正漸次浮現。 ????膠州灣北岸,這一城市空間拓展的“重鎮”,在飽和性投資的推動下,正在發生滄海桑田般的大幅變遷——核心區配套路網初步形成,創業中心等服務設置完成封頂,項目落地條件基本具備; ????膠州灣東西兩岸,云南路片區、小港灣、四方濱海新區、李滄西部、膠州少海新城等環灣重要節點的綜合開發全面推進; ????整個環灣區域,以交通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骨架正在形成支撐——城市地鐵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濱海公路南段一期建成通車,海灣大橋、海底隧道、膠州灣高速市區段拓寬等工程快速推進…… ????然而,一切才剛剛開始。在“環灣保護、擁灣發展”這闋城市發展的宏大交響中,這僅僅是一個激越的序章。 ????回溯青島的發展軌跡,人們會發現,與以往歷次空間格局的調整不同,這次城市空間格局的重塑,是一次帶有根本性的轉型。 ????熟悉青島歷史的人都清楚,這座建置一百多年的城市,一直以來是以膠州灣東海岸最南端為端點向北、向東呈“L”型結構發展。直至上世紀90年代初,基本是沿膠濟線向北發展工業,同時作為對外經濟聯系方向;前海海岸線向東沿風景線發展旅游商業與高端居住。向北鐵路線為發展主軸,向東風景線為發展次軸。 ????有專家認為,1992年以行政中心東遷為標志的東擴,依然是沿前海風景線次軸發展,空間結構并沒有改變。1995版城市總規提出了 “兩點一環”的空間發展戰略,后來城市經濟重心向西海岸挺進,但因為“兩點”在城市、經濟、社會比重上的懸殊和缺乏交通結構上的聯系,難以支撐作為空間結構變化的一個歷史階段。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這種“L”型的空間格局,無論是容量還是結構都呈現出日益明顯的不適應。城市遭遇到了成長的“天花板”。既有空間趨于飽和,城市面臨著產業擴張和人口增長的巨大壓力。“缺地”成為最讓人頭痛的事情。每每為了一個項目的“落地”,絞盡腦汁,四處騰挪。而未來十幾年后近550萬的人口增幅,更讓這座城市一籌莫展。因為它意味著需要將近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來承載。 ????與此同時,南宿北工的空間布局,使城市成為偏心結構——中心區處城市末端,輻射力受到天然限制,區域發展不平衡幾成難解的死結。南北差距非但難以彌合,倒有愈拉愈大之勢。城市重心東移造成的東西差別,也逐步顯現。 ????在這一關節點上,“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的城市發展戰略,則徹底突破了帶狀城市的空間模式,使這座城市迎來了根本性改變的契機。 ????依托主城,北上膠州灣的空間安排,不但科學地疏解了城市空間的壓力,從根本上為消弭區域不平衡創造了條件,更重要的是,它為城市的未來發展開啟了全新的可能。 ????沿膠州灣北上的青島,可以借勢北部陸、空交通樞紐,以紅島為核心,座鎮灣底,一手攜東岸,一手拉西岸,進而確立相擁膠州灣的全新發展態勢。 ????這樣的海灣型城市架構,刷新了關于“大青島”的所有定義。香港、悉尼、東京、舊金山……諸多世界一流的海灣型城市,第一次被鎖定為城市發展的參照系,成為了城市成長的榜樣。 ????可以想見,隨著“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的加快推進,一座以膠州灣為中心,軸向輻射、圈層發展、生態相間為空間結構的國際化、生態型、花園式海灣型城市,將以不可遏制的態勢日長夜大。 環灣核心圈層提升城市能級 ????作為城市的發展戰略,“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改變的不僅僅是城市的空間格局,它更深刻地推動著這座城市產業布局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并且從根本上改變著城市的發展模式。 ????注視這兩年來青島的經濟走向,可以清晰感受到,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隨著這一戰略的實施,正在強勢崛起。 ????穩妥推進的老城區企業搬遷,給傳統制造業的升級搭建起了嶄新的平臺,同時為老城區產業向服務業轉型提供了可能。截至目前,啟動搬遷企業累計達到了37戶,已有14戶企業新廠開工建設,10戶企業實現竣工投產。 ????整個環灣核心圈層,相應的產業布局和功能調整也已全面鋪陳開來: ????團島到老港區岸線,正在被打造成港航經濟集聚區; ????四方海泊河至城陽白沙河環灣區域,瞄準高端生活服務業、勞動知識密集型都市工業、總部經濟、文化創意產業、海上旅游等主體功能,全速前行; ????膠州灣北岸,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適宜創業發展、適宜生活居住的生態新城建設,如火如荼; ????膠州少海區域至黃島洋河區段,依托高新區和出口加工區,以河流、濕地、水體、道路為生態骨架,正努力構建以現代物流、生產性服務業、新興制造業為主的現代都市工業園區; ????前灣港至洋河區域,洋河河口生態濕地區將在規劃控制下被充分保護,同時,依托現代制造業的產業集聚優勢和交通的有利區位,港口、石化、汽車等現代制造業基地,飛速崛起…… ????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的戰略,更深刻地啟動著這座城市發展模式的轉型。 ????就像“環灣保護、擁灣發展”這八個字所出示的那樣,“在保護的前提下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保護”是實施這一戰略最核心的指導原則。它表達著這座城市走出單純依靠資源、能源消耗,以損害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發展模式,步入科學發展的全新軌道的堅定信念。 ????在這一戰略的推動下,青島正在轉型。用一年多的時間,著眼環灣區域500多平方公里的核心圈層,圍繞環灣保護進行的11項專項研究,就是這種努力最直接的體現。 ????《膠州灣入海污染物排放及總量控制研究》,為環灣產業布局調整提供科學依據;《膠州灣岸線變化及其對水沙運動的影響》,為打造一流生態岸線、經濟岸線和生活岸線提供依據;《膠州灣環境容量和排海總量控制方案研究》,提出了膠州灣污染物總量控制的相應措施;《膠州灣生態濕地保護研究》找出了膠州灣生態濕地保護存在的問題,提出保護與利用的途徑;《青島市膠州灣防風暴潮研究報告》,筑牢了環灣區域風暴潮“防線”;《青島市入膠州灣水系河口段防洪排澇規劃報告》,筑起了膠州灣沿岸地區防洪屏障;《膠州灣氣象變化和城市規劃關系研究》,則在尋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契合點;《膠州灣地震地質災害影響研究》,密切關注環灣地質變化與安全;《城市建設綜合地質環境調查評價研究》,科學分析人類活動對區域地質的影響;《青島海洋功能區劃研究》,合理地劃分了海洋功能區;《膠州灣海洋環境保護研究》對膠州灣進行海洋環境承載力研究,提出膠州灣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這11項研究,用嚴謹、扎實的成果,為城市的科學發展、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確定邊界。國內知名專家進行評審后認為,如此全面、深入地對環境保護進行系統性研究,進而指導城市的發展,青島開了國內的先河。 ????置身這座城市,放眼環灣核心圈層,可以預見,在“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的加快推進之下,隨著發展模式的轉型,隨著產業布局的優化、結構的升級,青島環灣500多平方公里的核心圈層,將成為這座城市最具區位價值和發展潛力的地區,將以遠超過全市平均速度的節奏強勢崛起。 ????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保守估計環灣核心圈層的GDP至少可以占據全市半壁江山,達到7千億。環灣核心圈層將成為青島經濟的高地,有力地推動市區、市域乃至半島地區的發展,全面提升城市的能級。 ???躋身國家區域經濟第一方陣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全新語境之下,城市發展的路徑已經被深刻改寫。區域競爭、區域競合正在成為城市發展中必須面對的大課題。能否進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在區域競爭中扮演怎樣角色,承擔怎樣的使命將直接決定城市的未來。 ????隨著“環灣保護、擁灣發展”這一城市發展戰略的加快推進,青島正在擁有一個更好地融入區域發展的平臺。城市借此成功跳出了行政區劃的局限,將山東半島、環渤海區域乃至整個東北亞,當作謀篇布局的戰略區域,進而有機會躋身國家區域經濟第一方陣。 ????“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的青島,將以“指狀輻射”的態勢更好地融入半島。有專家指出,隨著環灣核心圈層的崛起,整座城市將像一只巨大的手掌,以膠州灣為掌心,通過五條軸線,向半島地區輻射。即,由青島老城區經松嶺路、濱海大道往即墨東部及海陽威海方向;由城陽經即墨、萊西往煙臺方向;由大紅島沿岙東路經平度往黃河三角洲方向;由膠州往濰坊、濟南方向;由黃島經膠南往日照和魯西南方向。 ????這只巨大的“手掌”將使青島和半島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也將使青島更好地將未來發展的機遇握在“手中”。 ????首當其沖的就是藍色經濟發展的機遇。當下,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構建過程中,青島環灣核心圈層將成為藍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港航物流、海洋經濟、海洋文化、海灣旅游等藍色經濟產業,都可以在這里尋找到發展的寶貴空間。 ????與此同時,置身地球已被逐漸拉平的全新時代,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也將是青島未來發展的又一個重大機遇。有專家分析認為,“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的青島,憑借綜合競爭力,地緣優勢以及保稅港區的基礎性條件,完全有爭取自貿區落戶的優勢。屆時,一個立足環灣、輻射半島、聯手日韓、瞄向東北亞的全新青島,將煥發出巨大的發展潛能,整座城市也將因此躍上一個新的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