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記者高友斌報道 醞釀已久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將于明天(7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拉開帷幕。會議的主要目標是商討《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結束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道路。由于在溫室氣體減排責任和資金援助方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因此,預計雙方將在會議上展開激烈的論戰。會議召開之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全球主要經濟體相繼公布了自己的減排目標。但是,美國、歐盟和日本仍然對中國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2月4日文章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將在氣候大會上承受極其巨大的壓力。雖然中國已經正式公布了自己的減排目標,但是,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仍然很可能會在會議上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增加減排。另據美國彭博新聞社3日報道,日本也將在大會上敦促中國進一步減排。 ????報道說,實際上中國已經邁出了巨大的步伐。中國政府于11月26日正式公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專家表示,中國此次正式表態是迄今為止對哥本哈根會議最大的推動。英國路透社評論說,來自中國的這一堅定承諾有助于哥本哈根大會達成協議。 ????與中國同一天,美國也公布了自己的減排目標,承諾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17%這一數值。然而,據專家推算,這一目標僅相當于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與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40%的減排要求相去甚遠。專家表示,發達國家減排目標的確定是哥本哈根會議的關鍵。 ????日本宣布2020年比1990年減排25%。然而,日本同時要求所有主要排放國都參與減排,與聯合國確立的原則相悖。即使是對氣候談判最積極的歐盟,也只承諾20%到30%的減排目標。 ????實際上,在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立的原則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要求發達國家承擔明確大幅減排義務,同時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但長期以來,不少發達國家拒絕履行減排義務,同時以各種借口拒絕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 ????另一個發展中大國印度也于12月3日公布了自己的減排目標,宣布到2020年印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20-25%。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中方對印度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處境表示理解,并強調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這一原則。他還表示,中國和印度都是發展中國家,都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中國和印度沒有承擔約束性減排指標的義務。 ????為了捍衛自己的正當利益,11月27日,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四國在北京開會,協調立場。會后聲明稱,與會各方就談判中有關重大問題形成了一致看法,堅持《京都議定書》的減排框架應繼續有效(即發達國必須先負起主要責任)、要求發達國承擔下一階段減排指標。聲明提出,氣候峰會成果應涵蓋資金及技術轉讓等內容,并要顧及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非洲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的特殊需求。 ????香港《明報》評論說,這是發展中國家首次就氣候談判達成“統一戰線”,力壓西方施壓。《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也在4日的報道中稱,雖然美歐等強勢國家欲向中國施加壓力,但中外專家認為,北京已經做好了在這場全球富國和窮國之間的戰爭中迎戰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