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大師喬治·阿瑪尼 10年時間打造的“阿拉伯神話” 在專家看來,迪拜對房地產過度依賴以及高負債率推動的發展模式,是此次爆發債務危機的根源。但站在迪拜人的角度來看,這種發展模式,或許是增強自身競爭實力的合理選擇。 雖然地處盛產石油的海灣地區,迪拜這種天賜的“黑金”早已開采殆盡。作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第二大城市,20世紀50年代,迪拜還不過是阿拉伯灣一個樸素的海濱小鎮。為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迪拜一方面加強傳統的港口和貿易發展,鞏固商業樞紐地位,一方面努力將自己建成中東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在此過程中,國有企業迪拜世界在港口運營、房地產開發、旅游休閑、經濟自由區運營、私募基金、大型折扣店、航空項目、證券交易和金融服務領域全面出擊,在世界各地推進大型項目,成為驅動迪拜經濟發展的最強勁發動機。特別在進入21世紀的近10年來,迪拜以建設中東地區物流、休閑和金融樞紐為目標,推進3000億美元規模的建設項目,使這里成為了世界上最熱鬧的工地之一。據說在迪拜房地產最鼎盛的時候,地球上約四分之一的建筑起重機集中在這里,目前在建項目的總值超過7000億美元。 資金的滾滾涌入讓迪拜成為了奢華的代名詞。聳立在海中人工島上的七星級帆船酒店,被譽為世界上最豪華和昂貴的酒店;這里正在興建全世界最高的迪拜塔,造價10億美元,樓層數量超過160層,高度超過818米;全世界最大的購物商場也在今年初開幕;在全球汽車業蕭條的背景下,迪拜2009年汽車銷售還能增長五成,是頂級房車、跑車商家們最青睞的市場。 然而依靠融資推動的經濟把迪拜變成了一座借貸之都。據統計,迪拜的負債額占其整個國內生產總值的107%。在地產興盛的四五年間,迪拜當局及其控股公司累積的債務攀升至800億美元。而且從2008年起,房價開始下跌。2008年10月,迪拜的房價曾高達4300美元/平方米,但到目前,不少房產的價值已經跌去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