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勇: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結合我國的實際,不斷深化對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認識,對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七大報告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擺在報告第五部分———“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首要位置。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入分析國內外實踐經驗、準確把握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得出的科學論斷,是對科技創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核心”和“關鍵”的科學論斷,就是要求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要求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提升綜合國力的關鍵因素,不斷增強國家競爭力和軟實力;要求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動力,依靠創新驅動發展。 ????黨的十七大為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指明了前進方向。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使科學發展的理念在自主創新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和貫徹,使自主創新在促進科學發展中真正發揮主導作用,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立足國情,充分發揮我國的特色和優勢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一輪科技革命不斷造就新的追趕和超越機會,引領新的發展方向。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科技發展對于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影響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而深刻,許多國家都把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競相搶占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來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保障國家安全,都對自主創新提出了迫切要求。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方面長期占優勢的壓力,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我們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需要進一步深化對自主創新內涵的認識。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我們黨在上世紀50年代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80年代提出“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方針,90年代以來開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綜合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立足國情,面向未來,做出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思想,清晰地展現出馬克思主義科技觀在中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思想軌跡,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科技發展層面來看,加強自主創新,就是要加強原始性創新,努力獲得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加強集成創新,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形成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從國家整體戰略層面來看,必須把自主創新擺在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把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牢牢建立在自主創新的基點之上,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始終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創造發展的新優勢。從精神文化層面來看,自主創新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標志,要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改革創新、奮發進取、鍥而不舍、百折不撓。要在全社會大力發展創新文化,讓一切創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全社會的創新智慧競相迸發。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要求充分發揮我國的特色和優勢。縱觀世界上主要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歷程,每個國家的創新發展路徑都各具特色。例如,美國憑借全面領先戰略,依靠強大的科技實力,獲得了國際競爭的主動權;日本、韓國重視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實現了從跟蹤模仿向自主創新的轉變;芬蘭、愛爾蘭抓住了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發展契機,在信息產業領域取得了競爭優勢。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進行自主創新不僅要學習和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更需要從我國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在國際經濟、科技競爭中迎頭趕上。一是充分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整合資源,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同時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使科技創新既服務于國家意志和戰略目標,又能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充分激發各個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充分發揮科技人力資源大國的優勢。目前,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有3500萬,居世界第一位;研發人員達到150余萬人年,居世界第二位;高等院校在校生總規模超過2300萬人。這些豐富的人力資源為自主創新提供了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儲備,是我們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最大優勢。三是充分發揮我國比較完善的產業體系和科學技術體系優勢。我國已經形成了產品門類多樣、配套能力較強的產業體系,構建了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才具有的比較完整的學科布局,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面向市場的應用開發研究、重大科學工程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為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奠定了堅實基礎。四是充分發揮我國經濟高速成長和市場潛力巨大的優勢。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加速發展和經濟快速成長時期,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對科技的需求十分緊迫,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潛力巨大,市場空間廣闊,這是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 ????三、把握關鍵,明確任務,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需要抓住關鍵,從總體上把握好“四個一”,即:堅持一條基本方針,明確一個奮斗目標,實施一項規劃藍圖,構建一個創新體系。一條基本方針,就是“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這是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核心。一個奮斗目標,就是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一項規劃藍圖,就是要按照黨的十七大的要求,認真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切實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一個創新體系,就是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國家科研機構的骨干和引領作用、大學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形成科技創新的整體合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良好的體制機制保障。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需要明確任務、突出重點,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推進。 ????一是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實現創新驅動發展。要依靠自主創新解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大幅度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加快形成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基礎的新競爭優勢,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以組織實施重大專項為重點,集中力量突破關鍵和核心技術,努力實現我國優勢領域的戰略突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加強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研究,加強科研基地和條件平臺建設,提升科技持續創新能力。 ????二是把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使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億萬群眾。緊緊圍繞13億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緊迫需求發展科學技術,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加強面向“三農”的科技工作,有效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提高醫療健康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和防災減災中的重要作用,促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大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的科研開發及應用,為建設生態文明提供有力支撐。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 ????三是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把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突破口,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優化科技力量布局,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知識創新體系。促進民用科技和軍用科技的緊密結合與有效互動,建立軍民融合、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促進區域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互補的區域創新體系。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加強創新服務為重點,建設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進一步擴大開放,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拓展和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 ????四是營造激勵創新的良好環境,凝聚各方面力量,攜手建設創新型國家。進一步完善鼓勵自主創新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和市場環境,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力度。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進一步優化科技人才成長和發展環境,大力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創新創業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弘揚科學精神,發展創新文化,促進全社會形成關注創新、支持創新、參與創新的風尚,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營造良好的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