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嘗試取消本科畢業論文的做法在網上引起了熱烈討論,贊成、反對莫衷一是,似乎誰都有理。 ????不可否認,畢業論文對鍛煉大學生學術研究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然而我們也應看到,“論文須具有獨創性”的要求超過了當下絕大多數本科生的實際能力范圍,因此他們只有去復制、粘貼;而作為指導老師,要指導能力不夠的學生寫出高質量的論文來,無疑是趕鴨子上架,因此也不能光怪他們太“水 ????在論文抄襲成風的當下,討論本科畢業論文存廢,表面上看是解決論文“水不水”的問題,實質上是大學教育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問題。取消本科畢業論文,不是“水不水”的問題,而是它作為本科生一項考核評價體系,太死板,太僵化,扼殺了學生的能動力。我非常同意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主任張小元的這句話:“我們的大學教育沒有形成真正的評價體系,只好用這些(論文、英語四六級等)來死卡。” ????在規則屢屢被破壞的當下,社會對于規則的渴望已到了一種膜拜的程度,大學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將昔日清華大學“破格錄取錢鐘書、華羅庚”當成佳話傳誦,然而卻對如今清華大學破格錄取90后作家蔣方舟、四川大學特招甲骨文考生說三倒四,認為破壞了規則和公平。 ????規則和公平的困惑,正是我們目前大學教育體制改革所遇到的一個最大難題。從公平性上講,再沒有比“唯分數論、一考定終身”更公平的制度了。然而,所有人都看到唯分數論的弊病,但要改變唯分數論的做法,立馬有人就會跳出來叫嚷“破壞了規則和公平”。 ????從這個意義上講,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的思考應該得到社會的支持:“考試制度是合理的,但它有很多弊病,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校正,‘比如甲骨文考生,就可以通過特招方式錄取進來,只要沒有走后門等違法違規情況’……在教學、考試過程中有沒有辦法不要那么死板……” ????與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相映成趣”的另一則新聞是,上海一名學生在國內是標準的差生,國內中學混不下去無奈之下去了美國,結果成了美國大學里的“天才”。如果國內教育有值得檢討的地方的話,那么首當其沖是對人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評價模式。 ????先前有人說過,“大學之大,并非有大樓也,乃有大師也”;“大學之大,在于學問之大”。我覺得這還不夠,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才能真正成就大學之大。?(作者:馬天帥) |
上一篇:放棄本科生畢業論文很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