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30日,在2009(青島)濰坊周藍色經濟發展論壇上,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海洋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韓立民作了題為《濰坊市藍色經濟區建設的戰略思路》的精彩演講。演講從濰坊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優勢與問題、戰略定位,戰略方向等方面深入淺出地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記者專門對此進行了整理,希望能給更多的人以啟迪。 ????獨特優勢占盡先機 ????韓立民認為,建 ????從區位優勢說,濰坊既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前沿區域,又是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重點開發區域,是三個戰略區域建設的重要節點,也是山東省17地市中唯一兼具三大戰略功能的區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從資源優勢看,濰坊市海岸線長140公里,灘涂面積667平方公里,淺海海域近2000平方公里;境內資源十分豐富,已發現礦產資源58種,開采利用42種,其中藍寶石、地下鹵水儲量居全國首位,原鹽、溴素、油氣、漁業、天然氣等其它自然資源也比較豐富。 ????從產業基礎方面來說,濰坊市北部沿海地區特色產業集群不斷擴大,已初步形成了海洋化工、石油化工、醫藥化工、精細化工、機械裝備、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并在海洋裝備制造、新能源、臨港物流、現代制造業、高效生態農業、現代服務業和濱海旅游等特色高端產業領域取得了一定突破,形成了現代藍色產業體系的雛形。 ????面臨問題尚待破解 ????韓立民認為,濰坊建設藍色經濟區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有三個。 ????首先,產業聚集度不高,綜合競爭力不強。濰坊市榮烏高速以北包括濱海開發區、壽光市及昌邑市境域11個鄉鎮(街道)在內的北部沿海地區是濰坊藍色經濟區建設的主戰場,但是,目前該區域產業聚集度不高,傳統產業比重較大,新興產業發展尚處于規劃建設階段,產業規模小,產業鏈條短,尚未形成產業集聚優勢,缺乏產業協作能力,綜合競爭力不強。產業園區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園區集中企業格局尚未形成。 ????其次,空間布局不協調,海陸聯動性不強。濰坊沿海地區產業布局和港口建設區域統籌發展能力不足,森達美港作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萬噸級泊位及10公里深水航道仍在規劃建設中,尚未形成港口規模優勢,港口帶動作用不強。海洋資源開發與沿海陸地資源開發結合不夠緊密,沒有形成海陸經濟互動和一體化的格局。 ????第三,產業支撐發展能力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濰坊市海洋產業發展中科技支撐體系、金融服務體系、產學研創新平臺建設力度有待加強。鐵路、公路、水路和空港區域一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體系仍待進一步完善,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水平相對薄弱,對濰坊市藍色經濟區的支撐能力尚顯不足。 ????戰略定位瞄準“三區” ????綜合考慮各種要素,對濰坊在藍色經濟區建設中的作用,韓立民寄寓厚望,他表示,濰坊在藍色經濟區建設中的戰略定位,可定位為建設成為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海洋特色產業聚集區、海陸聯動開發樣板區。 ????具體來說,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就是建設海洋生態文明以提高海洋生態意識,發展海洋生態產業,強化海洋環境保護,推進海洋科技創新為宗旨,以海洋經濟開發的繁榮維護海洋環境的生態平衡,以海洋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促進海洋開發的更大發展。 ????海洋特色產業聚集區,就是加快項目聚集,壯大藍色經濟規模,突出發展海洋特色產業,加快海洋化工、石油化工、裝備制造、臨港物流、海洋風電、海洋生物、現代漁業、濱海旅游、科教服務及其它海洋、臨海和涉海產業聚集,努力形成藍色高端產業聚集優勢。 ????海陸聯動開發樣板區,就是以打造藍色經濟率先崛起板塊為目標,加快建設以陸海一體為基礎、以涉海產業為支撐、以藍綠產業協調互動發展為特色的海陸經濟聯動核心區;加快海水灌溉農業、灘涂工廠化養殖、濱海農業生態園、生態畜牧業和現代海洋漁業建設發展,建設陸海統籌、藍綠產業相互促進的樣板區。 ????戰略方向著力六點 ????韓立民建議,濰坊建設藍色經濟區,從戰略方向上看,可從六大方面著力。 ????一是打造帶狀海洋經濟區。涉海企業在空間選址上趨向在沿海中心城鎮集聚,形成了以北部沿海大家洼、央子、羊口、侯鎮、田柳、臺頭、營里、上口、卜莊、柳疃、龍池等11個鄉鎮(街道)為聚集點,榮烏高速以北區域臨海產業經濟帶為發展軸線的“點-軸”空間結構系統。依托區域中心點的產業集聚和帶動效應,初步形成了以濱海經濟開發區、壽光市及昌邑市沿海地區特色海洋產業為主體的三個塊狀經濟帶。 ????建設濰坊市藍色經濟區要進一步促進北部沿海地區區域空間結構優化升級,以海洋特色產業為依托,以海帶陸、以陸促海、海陸互動,推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根據各區產業基礎和功能定位,實行重點突破、錯位發展,提升產業承載和聚集能力,推動沿海地區形成高端產業聚集程度高、特色產業優勢突出、海陸經濟協調發展的網絡經濟區域和三個塊狀經濟帶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北部沿海經濟帶。 ????二是內引外聯,區域聯動。濰坊市海洋經濟發展尚處于快速發展的初級階段,與天津、青島、上海等海洋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海洋經濟發展的科技支撐體系比較脆弱。因此,濰坊市在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過程中,應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聯系,接軌以天津為核心的京津唐地區、連接以青島為核心的煙青威地區,主動承接來自天津、青島等中心城市的經濟技術輻射。 ????另外,濰坊市在經濟發展中應該放眼國際,建設外向型的藍色經濟區。學習、借鑒其它國家發展藍色經濟的經驗;改善投資條件,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引進地區發展中亟需的技術、專利,進口短缺的設備、儀器;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如充分利用地區勞動力豐富的優勢,發展凈菜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出口創匯。 ????三是大力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濰坊市海洋化工產業具有循環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優勢。近十幾年來,創立了以海洋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具有鮮明特色和國際示范價值的循環經濟發展范式,形成了循環經濟鏈網體系,實現了資源在區域內的優化配置、集約利用、閉路循環和有效增值。 ????下一步,濰坊市海洋循環經濟要大力突破點的限制,逐步向多行業推廣。藍色經濟區建設是一個廣闊的概念,呼喚循環經濟跨越地域和行業的限制,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實現由微觀到宏觀、由點到面的跨越。 ????四是延長產業價值鏈,強化主導產業集聚優勢。立足豐富的濱海地下鹵水資源,濰坊市海洋鹽化工業形成了以山東海化集團、大地鹽化、海天生物、海能化學、新龍電化、亞星化學等骨干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在濰坊藍色經濟區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 ????濰坊市藍色經濟區建設還要重點培育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加速高端產業集群、大力推進海洋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加快構建現代高新技術藍色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海洋裝備制造、高端石化等特色高端產業。依托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壯大,進一步推動濱海新區產業園、壽光“八大500億級產業基地”及昌邑五大產業聚集區的規劃建設。 ????五是促進“藍綠”產業融合。濰坊是傳統農業大市,糧食和蔬菜種植業在地區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完全脫離農業的藍色經濟區建設是缺乏成效的。借助濰坊市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契機,應該按照海陸統籌的理念,使“藍綠”產業相互融合,實現共同發展。 ????從濰坊市北部淡水缺乏,以海水作為媒介,實現“藍綠”產業的融合,是克服淡水資源短缺的最佳選擇。 ????首先,大力發展海水灌溉農業。 ????其次,海水灌溉農業與灘涂工廠化養殖有機結合,探索海水高位養殖與海水灌溉種植農漁復合的模式,實現“藍綠”產業的真正融合。 ????最后,海蓬子灌溉后的海水將被再度用來構建人工濕地。 ????以壽光市為范本,建設“藍綠”產業相互促進示范區。 ????六是積極開展萊州灣保護工程。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萊州灣地區的海洋生態環境和灘涂濕地系統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服務功能顯著下降,可持續發展能力逐漸減弱。 ????在濰坊市在藍色經濟區建設過程中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合理開發利用萊州灣資源,遵循低投入、低排放的循環經濟發展路徑。 ????記者毛德春 ????□相關鏈接 ????韓立民,男,1960年出生,山東東營市人,1988年獲博士學位,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海洋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海洋經濟學會秘書長、青島市經濟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務。研究領域主要是農業經濟與海洋經濟。 ????自2005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5部,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研究9個,市級及區縣橫向課題10多個,代表性著作有《海域使用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海洋產業結構與布局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漁業經濟前沿問題探索》、《泛黃海地區海洋產業布局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