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青島港是典型計劃經濟體制下 的大型國有企業,背負著國有企業同樣的“兩座大山”:人員富余——2000多萬噸的港口吞吐量,人員卻高達16000多人;資金短缺——年總收入僅為2億多元,而建設一座碼頭少則幾億元、十幾億元,多則幾十億元。 ????面對這樣一個老舊落后的港口,常德傳帶領青島港人進行了一場歷時二十多年、艱苦卓絕的港口革命。如今,青島港總資產由1978年1.8億元增值裂變到去年的 ????建20萬噸級礦石碼頭 挺起新港區發展脊梁 ????青島港的成功發展,離不開常德傳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敢的決策能力。在港口建設中,20萬噸級礦石碼頭、前灣三期工程等重大項目的開工建設,都是常德傳正確、超前、科學決策的結果。 ????1996年以前,北方港口沒有大型鐵礦石專用碼頭,進口鐵礦石均要經過寧波港20萬噸級礦石碼頭減載后再停靠北方港口,而此時國內鋼廠對進口鐵礦石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常德傳很快看到了機會,他頂著資金短缺、港口間激烈競爭、上級領導不理解等多方面壓力,果斷決策,開工建設20萬噸級礦石碼頭。 ????當時施工過程中遇到很大困難,請來國內頂級專家,研究了三個月也沒解決。那時,很多人都在等著看青島港不自量力的笑話,但常德傳堅信自己的決定。那時,常德傳常常在深夜還陪工人在施工現場,他經常對大家講:“目前工程施工十分困難,是最黑暗的時刻,但也是黎明即將到來的時候,加把勁,別放松,工期一定要服從質量。你們是過了河的卒子,要大膽地想,大膽地試,大膽地干,出了問題有局里作后盾”。經過120多天的努力,做了幾十次試驗,終于成功了。用軟基處理專家的話說:“能把這塊堆場處理好,在技術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屬國內首創。”1998年11月26日,滿載礦石的“聯合奮進號”巨輪穩穩地靠上了礦石專用碼頭。自此青島港一舉跨入了國際億噸大港行列。 ????隨后,常德傳又果斷決策,建設前灣三期工程為西移戰略鋪路開道、把二期油碼頭變“廢”為寶、實施集裝箱戰略大轉移等,這些當時看似風險很大,但日后又證明非常明智的決策,為青島港日后的每一次飛躍都打下牢牢的基礎。 ????到2002年11月20日6時,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一舉超越300萬標準箱,不僅創出歷史新高,還提前41天完成全年任務,在世界集裝箱大港排名中也從2001年的第19位升至第15位,向著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又邁進了堅實一步。 |
上一篇:大開放邁入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