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薪酬方面,各行業會采取何種策略?日前,國內著名人力資源咨詢機構太和顧問發布了《2009年度中國大陸地區行業薪酬預測報告》。報告預測,2009年各行業薪酬水平依舊看漲,金融行業以13.3%的增長率位居眾行業第一位,緊隨其后的是醫藥行業(9.5%)。 專家指出,隨著近期房市的回暖,房地產業漲薪幅度將超預期。 ????預測:制造業薪酬波動最明顯 ????太和顧問預測,2009年金融行業將以13.3%的薪酬增長率位居眾行業第一位,緊隨其后的是醫藥行業(9.5%)、高科技行業(8.7%)、消費品行業(7.2%)。據悉,金融行業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其增長率下降的幅度較為明顯,預計將從2008年42.2%的薪酬增長率下降到13.3%,幾乎只達到去年的1/3。盡管如此,增長率還是排在首位。制造行業降幅則最為明顯,相關企業的薪酬波動明顯。預計,2009年其薪酬增長率僅為4.6%,是增長率最低的行業。 ????金融業: ????銀行堅挺 保險平庸 ????報告預測,整個金融行業的薪酬增長和2008年相比將會下降,但增長率還是會明顯高于其他行業。 ????其中,銀行業毅然堅挺。幾年來,銀行業薪酬持續走高,主要是由于穩定的業績增長、外資競爭對手的刺激,再加上國內商業銀行紛紛上市。2009年,國內銀行業整體薪酬還是會保持較高的增速。 ????證券業是業內公認的“靠天吃飯”的行業,“薪情”隨盤而動,整體影響一般滯后半年左右。若大盤表現好,交易量就大,業績就會增長,獎金就會多拿。因此,今年股市的表現將直接決定從業人員的收入。 ????保險行業的“薪情”變化屬不溫不火型,近幾年一直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但薪酬增速遜于證券和銀行業,卻也保持著逐年增加的薪酬增長率,和其他行業相比,還是有著明顯優勢。 ????專家解讀 ????金融混業人才難覓 ????太和顧問資深人力資源專家 蒲世林 ????對于高速成長的國內金融行業來說,即使海外市場有富余人才,人才需求也難以短期內得到緩解。一方面是國外金融機構噩夢纏身,但限于地域環境等種種因素很難把國外人才轉化成國內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國內的金融人才成長時間較短,跨國金融機構和國內金融企業在高端人才方面普遍傾向從海外挖人,而以本地人才為主的中低端需求在短期內的爆發,使得人才競爭加劇。 ????事實上,國內漸漸浮出水面的金融業混業經營將對金融業人才提出新的考驗。以混業經營頗有成績的中國平安為例,旗下已有保險、銀行、證券和資產管理公司等業務,但對于中國平安這樣的雇主來說,要找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都懂的人才實屬不易。上海一金融企業老總曾表示,“單項業務的骨干已屬難能,何況是混業經營業務的精英。即使給再高的價格,也難覓人才。”在行業內,混業經營的低端人才都稀缺,中高端人才更是難覓。 ????房產業: ????薪酬漲幅將高于預期 ????調研顯示,2005年到2008年之間,房產行業的薪酬一直保持較高增長,在2006年遭遇政府第一次真正大力度的宏觀調控時出現了小幅放緩。隨后伴隨著各房產企業在二級城市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眾多本無房地產經驗的大型企業和財團亦紛紛加入戰團,2007年度薪酬漲幅達到10.3%。 ????2007年持續的牛市和國內對房產業的剛性需求,使得社會對于房產行業的“拐點論”一直爭論不休,雖然股市在2008年的持續動蕩使得房產企業的資金鏈備受考驗,但是由于薪酬變化相對于行業發展的滯后性,給2008年的薪酬增長注入了強心劑,薪酬整體增長繼續飆升13.8%。特別是地產公司紛紛高調上市成功再融資后,薪酬的增長無疑是加強員工信心的最直接方式。到了2008年底,金融危機帶來的企業效益的下降影響到了薪酬的給付。 ????2009年初,很多房產企業為了收縮戰線、壓低成本,紛紛減少了開工面積以及預售面積。同時在薪酬增長的計劃上采取了保守的態勢,有的企業干脆明確不調整薪酬的政策。由此預計2009年房產業薪酬增長率只有5.5%左右,但隨著近倆月房產業的快速復蘇,加上年終各項獎勵、分紅預期,全國房產行業薪酬增長超過預期的5.5%已成定局,但是否能超過鼎盛時期的13.8%,增長達到兩位數,仍需拭目以待。 ????專家解讀 ????警惕薪酬報復性增長 ????太和顧問資深人力資源專家 周峰 ????近倆月來房產行業快速復蘇,企業綜合景氣指數連月回升。地王頻頻被央企拿走,顯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房地產央企盡顯強勢——北京廣渠門15號地塊以40.6億元被有央企背景的中化方興奪走,同場競標的萬科與SOHO中國只能“一聲嘆息”。據不完全統計,5月以來,北京、廣州等重點城市“地王”已達到13塊,其中央企所涉土地款合計超過265億元。 ????伴隨著房產市場的回暖,行業薪酬給付水平加速增長是必然結果,不少企業還針對那些去年被降薪的高管提出了不同種類的薪酬補償方案,這種“補償性薪酬”并非完全源于對2009年業績的看好,有相當一部分是薪酬報復性增長的結果。 ????薪酬報復性增長的根本原因是企業高管薪酬增長的強勁勢頭突然遭到打壓而產生的一種反作用力。當市場環境遭遇寒冬,高管人員由于薪酬占據了公司人工成本大頭,第一輪降薪勢必從高管開始。市場轉暖后,企業急需穩定高層管理隊伍,所以往往會考慮首先恢復他們的薪酬待遇,甚至進行補償。這就是所謂的薪酬報復性增長。這種現象在中小型和國有房產企業比較普遍。薪酬增長起伏波動過大揭露出房產企業針對高管薪酬“激勵有余、保障不足”的弊端,不利于員工的保留與激勵,也不利于企業控制成本。企業應在穩健中略有上揚,慎對“補償性薪酬”增長,加強薪酬成本控制和績效管理監管,通過完善企業核心人才的薪酬保障機制來避免這種情況頻繁發生。(記者王娟) (來源: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