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黃褐色的山頭,往下面觀看。地上零星灑落著古跡殘痕。厚大巨石砌成的墻基、粗大斷裂的花崗石圓柱,顯示出當年建筑的規模和輝煌。殿堂廊廈中雕有花籃形、卷葉形、鈴形、荷花形、棕櫚葉形、獸形、扇形等各式形狀的花崗石柱頭,雕刻精細,逼真生動,射出縷縷殘破之美。 聽到導游講“這是迦太基帝國的政治中心——政府大廈”時,我想打斷他,想了想又忍住了。——有時候,誤解是美麗的——這斷壁殘垣,確實是迦太基城遺址,但并不是迦太基人的迦太基,不是當年迦太基人的故國、故城、故地。因為那一切,都已經被羅馬人付諸一炬了;眼前的這一切遺址,是羅馬人重建的北阿非利加省的殖民統治中心,見證的不是迦太基的正午,而是“迦太基人的黃昏”。 這里只有一樣東西屬于當年的迦太基的——站在迦太基遺址,可以充分感受那萬古不變的藍天、大海。這藍真是奇特,使我沒有辦法用其他地方的藍做比較——斯堪地那維亞的藍天大海也許更純凈,但過于冷淡了一些;普吉島外印度洋的藍天大海藍得又過于熱烈了些。這是只有在迦太基遺址才能感受的藍,這是地中海的藍天與大海,同撒哈拉大沙漠純凈的黃色之映襯,是大海與沙漠最古老的對峙中產生的藍。 靠在斷壁上,我努力聽導游的解說:第三布匿戰爭時,屢屢戰屢敗的迦太基人向羅馬人求和。這一次,羅馬人開出的條件是焚毀迦太基、迦太基人遷居至遠離海岸15公里以內。迦太基人憤怒了,當然這憤怒來得太遲了,他們已經從統治包括撒丁島、西西里島在內的地中海霸主,從動不動就圍困羅馬城的尚武民族,變成困守一城的商人。 他們鑄造武器,加固城墻,充實糧庫,婦女們剪掉自己的頭發,搓成繩子,供綁扎槍炮之用。然而迦太基終于矢盡糧絕,羅馬人攻入迦太基城。殘酷的巷戰進行了6天6夜,最后許多迦太基人同廟宇同歸于盡,死者達8.5萬。羅馬元老院下令焚燒迦太基,大火延燒16天之久,殘存的5萬迦太基人被賣為奴隸。 “是的”,我自言自語,“迦太基人舍不得那漫長海岸線的藍天大海,不愿意去接近神秘的撒哈拉沙漠。” 就這樣,他們消失了,消失如此徹底,以致”迦太基“與其說是一個歷史學名詞,不如說是一個考古學名詞。 |
上一篇:巴黎地鐵的艷遇藝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