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鮑島民俗城效果圖 ????很多老青島人很懷念當年的小鮑島,今年9月竣工的小鮑島民俗城,將為他們彌補這個遺憾。記者了解到,由青島吉食來食品有限公司主辦的小鮑島民俗城正在建設中,該市場投資2000萬元,將建設青島市乃至山東省最大的,集農貿、百貨、美食、夜市、娛樂于一體的,具有強烈民俗風格的大型農貿市場。9月10日,小鮑島民俗城建設將全部竣工。 ????9月10日全部竣工 ????樂陵路農貿市場位于桓臺路、鄒平路、鐵山路之間,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長期以來,市場破舊無序、混亂不堪,周邊環(huán)境也是臟亂差,與日益蓬勃發(fā)展的特色市北文化街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直接影響著市北區(qū)的形象。 ????昨天,記者在樂陵路看到,工人們正在原先的樂陵路農貿市場緊張的施工。這里在建的,就是小鮑島民俗城。記者在二樓看到,青磚已經貼到墻面上,藍色的吊頂,黑磚、月牙門都有著濃郁的民俗風味,工程基本接近尾聲。據(jù)了解,該市場投資2000萬元,目前建設工程已經完成一半,工程外立面在8月1日前完工,一樓裝修在9月8日前完成,二樓于7月8日前交付,9月10日,小鮑島民俗城建設將全部竣工。 ????小鮑島民俗城建成后,市場臟亂差的狀況將得到徹底改觀,同時解決2000多人的就業(yè)問題。 ????體現(xiàn)濃郁民俗味 ????主辦方青島吉食來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廉洪君告訴記者,農貿市場是老百姓最喜歡的市場,小鮑島民俗城就是要建成一個涵蓋著中國民俗、民風、民情,承載著厚重中國文化的市場。 ????據(jù)介紹,小鮑島民俗城是民族式的建筑風格,墻體采用青磚、黑瓦、琉璃檐,大門是傳統(tǒng)中式城門垛子,內飾是清秀的月牙門,飽含濃重的民俗風味。市場建成后,將引進民間藝人和特色小吃,在一層顯著的區(qū)域辟出一條藝人街,擬將一批民間藝人、青島特色民俗召集吸引進來,以期弘揚民族文化,保護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農貿區(qū)域每天下午6時關閉后,還有一個夜市將和美食城共同營業(yè)到午夜。 ????小鮑島民俗城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目前,市場招商情況火爆,一樓85%以上的攤位全部招商完畢。廉洪君的目標,是建設青島市乃至山東省最大的,集農貿、百貨、美食、夜市、娛樂于一體的,具有強烈民俗風格的大型農貿市場,為市北區(qū)的特色經濟再添一朵奇葩。 ????打造遼寧路商圈 ????工商市北分局有關負責人認為,目前,市北區(qū)正在形成以遼寧路科技街為代表的商圈,遼寧路周邊主要是數(shù)碼產品等高科技產業(yè),分布著2000多個公司,消費層次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周邊缺乏配套市場,小鮑島民俗城的建成,彌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從而也進一步擴大市北區(qū)第二大商圈——遼寧路商圈的內涵。 ????如今的小鮑島,已經煥發(fā)出巨大的商機和活力,成為島城商家競相觀注和搶攤的“黃金地段”。業(yè)內人士認為,小鮑島民俗城建成后,將西牽即墨路小商品市場,東連遼寧路科技街,北接天幕城,呈現(xiàn)一派連接青島東西部商圈的“走廊經濟”,進而形成一個環(huán)民俗城、小商品市場、科技街、天幕城的,繼臺東商圈之后的市北區(qū)第二大商業(yè)圈。 ????■歷史資料 ????小鮑島的歷史 ????提起小鮑島,很多青島人自然就會想起鐵山路、包頭路、婦幼保健院、益都路、遼寧路和黃臺路。青島的老地名,有許多是互相對應的,小鮑島與大鮑島相對應,大鮑島即在現(xiàn)在的市立醫(yī)院高坡處,小鮑島即是黃臺路的一片坡地。 ????1928年編纂的《膠澳志》記載著,上世紀初,黃臺路的前身曾經叫“小鮑島街”。這是小鮑島首次作為地名,出現(xiàn)在青島的地方志里。當時的小鮑島,主要是指黃臺路一帶。據(jù)說,這里當時住了幾十戶人家,主要以種菜、倒賣貨物為生。 ????小鮑島的首次大規(guī)模開發(fā)是在日本第一次占領青島時期。1915年,日本人在青島聊城路一帶,建起了與老市區(qū)相對應的“新市區(qū)”,將聊城路一帶作為商業(yè)中心區(qū)域,而包頭路、鐵山路、益都路、黃臺路和遼寧路一帶,即成為日本僑民的主要居住區(qū)。小鮑島的地名,也成為益都路一帶的代名詞。 ????小鮑島的第一次區(qū)域功能變化始自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之后,許多小工商業(yè)戶蜂擁進小鮑島,工商業(yè)出現(xiàn)了小小的繁榮。大凡臨街的房子,都辦起了小零售商鋪,到上個世紀的30年代初期,各種商號林立,餐館飯店應有盡有。據(jù)稱,當時這里經營最多的,有五金店、油漆店、化工店、印刷社、照相館、藥鋪、小人書攤、土產雜貨店、絲綢莊、布店、印染店、小百貨店、小商品攤、各類修理鋪,以及各種風味小吃店。當時的小鮑島,幾乎可以說是中山路商業(yè)街的一種補充,成為青島最早的廉價市場和小商品市場。當年逛奉天路、益都路,也成了女人們的購物天堂。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小鮑島成了青島人的服裝一條街、小商品一條街。改革開放后,這里又建起了有名的“科技街”、民間風味小吃街、兒童游樂園和一年一度遠近聞名的元宵山會。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這里相繼建起了幾座大商城,成為青島電子信息產品的“大賣場”。 ????■相關新聞 ????一位老人眼中的樂陵路市場 ????呂老先生今年62歲,他見證了樂陵路農貿市場的繁榮與輝煌。 ????上世紀80年代,市北區(qū)工商局在樂陵路和博興路建起了博興路農貿市場,市場面積8000平方米,有600多個業(yè)戶。當時,市場非常繁華,市民都稱“市南有四方路,臺東有南山,市北有博興路”,是青島市最繁華的市場之一,從樂陵路到遼寧路,從泰山路到桓臺路的居民,大多在此購買日用品,一年的交易額過億元。 ????2000年,博興路農貿市場退路進室,更名為樂陵路農貿市場,被評為青島市的樣板農貿市場。后來,由于經營環(huán)境比較差、居民拆遷消費群流失、管理不到位等各種原因,市場逐漸蕭條,到小鮑島民俗城建設時,只剩下100多個業(yè)戶。(記者 初小燕) |
上一篇:市北建港灣式公交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