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定位探頭。市氣象局提供 雷電監測系統界面。 雷電監測示意圖。 ????進入夏季,島城降雨開始增多,雷電災害頻發,氣象資料顯示,青島年平均雷暴日為20至30天,全市雷暴日數自東南向西北逐漸增多。青島平均每年因雷擊造成的人員傷亡十余人,雷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近千萬元,每年我市平均有370多起電器被雷擊事件,其中大多發生在夏季。記者從市氣象局防雷中心獲悉,我市目前投資建成了雷電監測 ????最遲提前20分鐘預警 ????市氣象局防雷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的閃電定位儀設備,屬于省氣象局承擔的國家級監測預警工程之一。和以往的雷達監測雷電系統相比,閃電定位儀的閃電定位和閃電預警優勢十分明顯。以往的雷達監測系統一般靠雷達回波監測,容易受地形和高大密集建筑物等因素干擾和影響。閃電定位儀依靠電磁脈沖磁場監測原理,借助全球定位系統、衛星云圖和雷達信息,可以更加綜合地監控雷電的發生和發展、移動趨勢。“它像一個嗅覺靈敏的獵犬,監測范圍內出現了強對流的天氣,它就能自動跟蹤空中輻射出的聲、光、電磁場等,遙測放電的大小、方向、頻率和變化。”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旦遇有強對流天氣過程,這一系統在雷電危險臨近20分鐘前將發出預警信號,使處于監控范圍內的危險地帶人員及時采取避險和防范措施。據介紹,這一雷電預警系統具有針對性強、精度高、可準確即時發布雷暴臨近警報的特點,不僅能為預報雷雨天氣、及時避免雷擊危險提供依據,還能為雷電強度、位置、類型等資料分析與統計提供依據。 ????覆蓋全市300多公里 ????單個閃電定位儀只能探測出大致方向和位置,定位誤差大、強度也無法確定,但是多個定位儀器組合在一起,根據電磁波達到不同定位儀的時間差,就可以精確地測定閃電發生的位置。據市氣象局防雷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已在市氣象臺、膠南、平度、萊西、李村設立了5部閃電定位儀,組成了雷電監測系統,可對半徑為300公里范圍內云地閃電的方位、距離、強度等進行精確的監測,分析預測雷電是否會對市民生活產生影響,提前做好預警保證市民安全。由于該設備可以精確定位至少90%以上的“發生閃電”(關鍵看監測站布局),結合衛星云圖、雷達資料等數據,對“發生閃電”的特征、強度、位置和頻率做出準確測算后,就可以充分預測雷電的強度和移動趨勢,提前對存在危險的雷擊區域、范圍實施預警。 ????相關鏈接 ????全省6個監測站 ????氣象資料顯示,山東省雷電災害事故總數列廣東省、福建省之后,位居全國第三位。市氣象局建成的閃電定位設備,是省氣象局承擔的國家級監測預警工程,我市是全省六個站點之一。雷電監測站主要用來探測云地閃,能區分云地閃電的正負極性,并測量每次回擊過程的時間、位置和峰值強度等參量,同時將探測數據上傳至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在氣象、航天、航空、通訊、林業、電力、建筑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山東省建成的雷電監測站包括蒙陰、兗州、章丘、寒亭、威海和青島國家級地面觀測站建設雷電監測站(云地閃站),實現了對云地閃的自動監測。6個雷電監測站投入業務運行,可有效地提高山東省雷電災害的整體預警能力,保證其正常功能。(記者 徐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