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紅漫 ????全球汽車行業的巨擘在兒童節這天轟然倒下:6月1日美國通用汽車宣布正式實施破產保護。而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中,通用汽車曾經占據了長達70多年的業內老大地位,甚至長期位列《財富》雜志500強的榜首,堪為美國汽車制造業的象征。 ????“偶像”的轟然倒地,帶給“粉絲”們的不應該僅僅是失落,更多的則應該是深刻的反思。通用汽車之所以至此境地,并非如首席執行官瓦格納所言是由于經濟 ????汽車產業歷史上不乏并購重組案例,一些經典案例還會進入并購教科書之中。正是經由一次次的吞并和重整,造就了美國三大汽車巨頭,最終使得他們憑借龐大的市場份額,享受著規模效應所帶來的無上榮耀與超額利潤回報。 ????然而,與其他轟然倒塌的企業帝國一樣,超大型的企業往往會在管理體制上出現問題,就是企業內官僚習氣盛行、信息傳遞不暢,甚至會出現店大欺客的弊病,最終的結果就是企業提供的產品偏離消費者愿望,這幾乎是一切大型企業陷入困境的通病。 ????以產品創新而言,通用汽車最為典型的特征就是對大排量近乎畸形的偏好。事實上,現實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永遠是多元化的,但是多年來通用卻一直熱衷于皮卡、SUV和大排量轎車。這些車型雖然能夠給通用帶來較高的單車利潤,但同時也麻醉了通用自身。伴隨著油價的持續飆升、能源供給日趨緊張,消費者的心理也開始以節能環保為追求,開始摒棄大排量汽車,而當通用等美國汽車企業發現這一變化,卻為時已晚。 ????此外,作為一家汽車制造業企業,忽視了制造業的基本屬性,反而過于熱衷追求金融領域的創新,這也是導致通用汽車走向破產的主要因素。雖然美國汽車市場的金融服務非常成熟,但這并不意味著金融產品的輔助作用能夠喧賓奪主。通用下屬的金融公司在2004年創造的利潤曾占到其總額的一半以上,金融產品創造利潤的神奇能力強烈誘惑著企業管理者,由此企業的發展戰略逐步開始偏離主業,轉而更加熱衷于對復雜金融產品的創造,最終卻導致消費者的實際產品需求被進一步忽視。 ????對消費者的淡漠必然會遭遇市場的惡性報復。金融產品畢竟只能是制造業的附屬,次貸危機的突然爆發,不僅讓金融市場需求幾近崩潰,與此同時,美國消費者干癟的荷包再也無法承受大排量汽車的高昂消耗,雙面夾擊之下,最終導致通用汽車走向了今日的沒落。 ????當然,實施破產保護也并不一定意味著企業的徹底消亡,反而能夠在法律保護之下,暫時緩解企業的債務負擔壓力,并為其后的資產重組奠定了基礎。美國歷史上不乏進入破產程序后最終成功重組的案例,比如美國大陸航空公司曾在1983年和1990年兩次歷經破產保護,而至今其還是美國最強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以此來觀察美國汽車業,如果次貸危機帶來的慘烈教訓能夠被企業及時汲取,使得企業管理者把注意力轉回到產品市場的本質,那么,或許這次產業老大的破產經歷,反而可能成為美國汽車產業重振輝煌的契機。(馬紅漫 資深財經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