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玉清宮到底位于何處?一直存在爭議的這一話題終于有了結果:考古工作人員經過兩個多月的實地考查,在巨峰游覽區海拔約730米的大山深處,發現一處古建筑殘基遺址,初步認定這就是歷史上白云庵(即玉清宮)的舊址。嶗山風管委有關人員表示,將在適當時候對這處重要古建筑遺跡進行考古挖掘,待確定方位后對玉清宮進行重建。這一重大發現有望改變巨峰乃至嶗山整個景區的旅游格局,對島城旅游業產生重要影響。5月25日 ????群峰中發現古建筑殘基 ????明代石刻大字清晰可見 ????當記者跟隨考古人員來到白云庵遺址現場時,只見在嶗山群峰環抱中有一塊平地,東西約60米,南北約100米,北側有大殿殘基,西側有西廂房殘基,周邊有八棱花崗巖斷柱及散落的花崗巖建筑材料,遺址中埋有一塊長約兩米的石碑,上面字跡辨認不清,周圍院墻地基尚存,南院墻地基距正殿約60米。 ????在距離考古現場東南約200米的地方,考古人員還發現一處古建筑遺跡,稱之為別殿。其巖石上的“大明正德六年”、“大明嘉靖二十七年”等石刻大字清晰可見,石刻下方有一個花崗巖柱基,凹孔直徑約40厘米,據考古人員介紹,這在當時非常氣派。 ????遺址藏在嶗山巨峰景區 ????重見天日喚起專家記憶 ????據了解,今年3月中旬,嶗山巨峰游覽區工作人員對景區內山體植被進行調查時,偶然發現游覽區索道上站南側大山深處,有幾株參天大樹與周圍環境區別明顯,現場勘察大樹所在位置時,發現許多古建筑殘基埋沒在一片茂密的草叢中,而且占地面積超出了以往嶗山發現的小廟宇等古建筑規模。 ????“嶗頂附近,除了已經發現的鐵瓦殿遺址,從來沒有聽說還有成規模的古跡啊”,該發現引起嶗山風景區嶗山文化研究會曲寶光秘書長的重視。曲秘書長向記者介紹說,當他聽說這個消息后,首先想到了嶗山歷史文獻中有關玉清宮在嶗頂的記載,由于民間傳說嶗山“玉清宮在漢河”,而且還有古廟宇牌匾的證據,因此關于玉清宮在嶗頂的記載逐漸被人們淡忘。 ????嶗山玉清宮始建于唐代 ????“三清”位置基本確定 ????據曲秘書長介紹,根據史書記載,白云庵又稱玉清宮,位于巨峰南麓,始建于唐代,原祀“三清”。明朝初年曾為佛剎,明正德六年(1512年)及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9年)重修時,均有石刻記載。明朝嘉靖晚年,全真道教后人又在白云庵下方增修玉皇殿三楹,因以南方化緣精鑄的“鐵瓦”覆蓋在廟宇的屋頂,故又名“鐵瓦殿”(鐵瓦殿遺址在白云殿東南約900米處)。該殿在萬歷乙卯年(1579年)建成,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于萬歷癸未年(1583年)云游至此,應邀撰寫了《重修巨峰頂白云庵玉皇殿》碑文。 ????參加嶗山古建筑考古的市社科院研究員張樹楓教授、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玉海和曲寶光秘書長等專家學者,在對考古現場和嶗山文獻記載的內容研究后,對嶗山巨峰白云庵遺跡初步推斷:這就是玉清宮所在位置。 ????據介紹,嶗山“三清”(玉清宮、上清宮、太清宮)當中,太清宮、上清宮位置都已確定,唯有道教中境界最高的玉清宮建在何處存在爭議。專家學者們認為,白云庵(玉清宮)遺址應該有一定規模,除了新發現的兩個古建筑群遺址外,其下方的鐵瓦殿遺址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玉清宮的突然消失與其下面鐵瓦殿的被毀有直接關系。 ????興盛時曾設兩座“腳庵” ????“玉清宮在漢河”被澄清 ????據介紹,當嶗山巨峰白云庵(玉清宮)興盛時期,曾經在山下設立了兩座“腳庵”,也就是在山上居住的道家或佛家弟子,往山上運輸生活用品或者上下山時的臨時落腳點。兩座“腳庵”現在的位置,一座在南窯村煙云澗,名叫“壽陽庵”;另一座在漢河村附近,名叫“旱河庵”,這些廟宇在嶗山的史料和游記中都有明確的文字記載。 ????傳說清朝乾隆年間或康熙年間,鐵瓦殿毀于火災,由于該殿是這個廟宇群落的“前殿”,交通和生活都比較方便,因此鐵瓦殿被毀,白云庵(玉清宮)逐漸衰敗。當時人們就將玉清宮的匾額移至旱河(今漢河村)“腳庵”存放,這就有了后來“玉清宮在漢河”的說法。玉清宮為何不在嶗山最高處而在山下的疑惑也由此解開。 ????嶗山風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白云庵遺址的發現完善了嶗山的道教文化,提升了嶗山的文化品位;將在適當時候進行考古挖掘,待位置確認后在舊址進行重建。這一重大發現將極大豐富嶗山旅游內涵,有望改變嶗山旅游格局,全面提升嶗山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