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門市召開的機關作風建設相關會議上,國土、國稅、民政、建設、外經貿、房產以及農業7部門局長因為部門或部門人員作風存在問題而公開道歉。事件發生后,在江門坊間和網絡上引起很大的反響,有網民指出,這是好事但不要以此作秀。(5月18日《廣州日報》) ????隨著《公務員法》、《公務員處罰條例》等相關法律制度的實施,輿論監督的氛圍日益濃厚。在強大輿論的壓力下,一些部門“一把手”不得不為自己 ????誠然,只有“一把手”公開道歉是不夠的。因為網友在“一把手”的道歉聲中,沒有看到有關部門是否對出現作風不良現象的公職人員作出相應的處罰、有關部門和領導是否及時反思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否舉一反三找出并彌補制度方面的種種漏洞,以避免類似問題反復發生。 ????公開道歉不是目的,而是一種“倒逼”機制,它可以促使“一把手”們更好地履行領導職能。由此,我們決不能把“公開道歉”視作是說幾句狠話的“一夜成名”――將反面文章正面做了,這無疑會被網友看成作秀。公開道歉不是一件榮光的事,而是應當有些“恥辱感”的。 ????多一些事前治理,才會少一些事后道歉。所以,筆者期望有關部門的“一把手”們,能夠通過下屬的不良作風,認真反思和改進領導自身的問題;通過不斷加強制度建設,減少和防治部屬在行政行為中屢屢出現的無所事事、無所作為的傾向,確保不再為此而“道歉”了。(人民網-觀點頻道) |
上一篇:“梁麗案”關乎正義無關“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