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第一時間發出青島解放消息 ——訪原新華社膠東分社記者臺旭
▲刊登青島解放經過的膠東日報。 王 群 攝
臺老先生在向本報記者講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李莉莉 攝
▲1949年4月,新華社膠東分社奉命組成解放青島前線記者團,圖為記者團成員(左起第一人為臺旭)。 ????開欄的話 ????60年,彈指一揮間。青島即將迎來解放六十周年紀念日。 ????60年前 ????他們當中,一部分人成為了時代的英雄,而對于更多的年輕的生命而言,是在默默地奉獻。或許,他們的事跡沒有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之上,但是他們與英雄一樣,留給了后世綿長的精神財富。 ????歲月如歌。 ????60年后,當年彌漫在戰場上的硝煙早已散盡,當我們眺望那遙遠的天際線時,我們能否還記得曾經的壯烈與激情? ????在青島即將迎來解放60周年之時,青島日報今起推出“紅色記憶”專欄,我們的記者走訪了十余位當年的戰斗英雄和親歷者,通過他們的口述、循著他們的回憶,重現那些沉淀在歷史深處的戰火,重溫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與讀者共同回望那個氣勢恢宏的年代。 ????■本報記者 李莉莉 ????“中國沿海著名良港、華北重要工商業城市——青島,在我軍連續進擊下,于今日十二時宣告解放,殘敵從海上逃竄。當我軍進入市區時,工人市民夾道歡呼:‘毛主席萬歲!’‘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各工廠由于員工英勇護廠,戰事結束,水電立即恢復供應,入夜全市即大放光明。” ????短短123個字,《青島完全解放》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即通過電波傳向世界各個角落。而采寫這條消息的人,正是原新華社膠東分社的記者臺旭。 ????今年83歲高齡的臺老出生于諸城,現定居濟南。近日,記者專赴濟南采訪。 ????采訪伊始,臺老便滔滔不絕地談起自己與青島的不解之緣:13歲時,他來到青島一家印刷廠做學徒。1947年從軍的他開始兼作新華社通訊員,隨時將采寫的戰地消息提供給新華社。1949年春,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戰役”已勝利結束。4月,臺旭接到新華社膠東分社的調令,要求他與其余幾位記者、發報機務人員等組成前線記者團,隨進軍青島的大部隊進行采訪報道。因為此前在青島學徒的經歷,臺旭對青島多少有些了解,他成了記者團中當之無愧的“顧問”。 ????4月底,包括臺旭在內的新華社前線記者團一行10人奉命到達解放青島的前線指揮部。膠東軍區首長向他們介紹了當下的軍事形勢、敵我力量對比,分析了我軍的優勢及戰斗部署,此后臺旭等人便隨主力部隊——三十二軍開始了進軍青島的戰斗。 ????談起當年報道青島解放的經過,已是耄耋之年的臺老興奮異常,言語間透露出無限榮耀。“為了讓全國人民及時了解青島解放的消息,共享勝利喜悅,作為戰地記者,我在1949年6月2日當天連續發了三篇消息。”對當年那段激動人心的經歷,臺老記憶猶新,一幅青島解放的全景畫面赫然眼前—— ????1949年5月3日拂曉,解放青島的青即戰役正式打響。國民黨布下的三道防線相繼被我軍攻破。當我軍占領滄口一帶時,青島勝利解放的大幕已然拉開。隨軍行進的臺老便向全國發出了關于青島解放的第一條消息:“青島前線人民解放軍,連日乘勝追擊青島匪軍。1日,我軍占領青島市正東40里的重要港口——沙子口。2日拂曉,我軍向青島繼續進擊,先后占領了青島市重要工業區——滄口及其以南的飛機場,以及東南的李村重鎮。現我軍已將青島殘敵壓縮至三面環海的牛角尖端,青島市區已在我軍炮火射程之內。” ????隨著進軍步伐的加快,相隔數小時后,青島全市獲得解放。在全部戰事結束后,臺老又趕寫了《青島完全解放》和《青島解放經過》兩篇新聞稿。特別是《青島完全解放》這條消息,臺老最為滿意。“我們前線記者團于6月2日中午隨部隊到達市區,第一個落腳點是當時‘日本廟’(如今的貯水山公園)里一個剛被接收的舊房子。隨后我又馬不停蹄地出去采訪,在掌握了青島已完全解放、城市沒有大的損失和老百姓歡迎解放軍進城等幾個關鍵問題后,我立即回到駐地動手趕寫了《青島完全解放》這條消息。當時條件很差,屋內連條桌凳都沒有,我是席地坐在隨身的背包上、在雙膝上寫完這篇消息的。由于青島是山東境內最后一個解放的城市,其解放的意義和人們激動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這篇消息的寫作幾乎是一氣呵成。” ????隨后臺旭趕赴前線指揮部所在地——迎賓館,請領導同志審稿。當時的迎賓館大廳內燈火通明,佩戴“三角”軍管符號的人員出出進進,忙碌異常。軍管會的主要領導人向明、馬保三、譚希林、薛尚實、賈若瑜等都在一起,研究部署各項接管工作和恢復生產等事宜。臺旭首先將稿件送給當時的青島市軍管會主任、市委代理書記向明同志審閱,他看后覺得內容可以,只是字數嫌多,便讓軍管會副書記賴可可、部隊首長譚希林、賈若瑜同志幫助具體審定。幾位領導邊看稿邊向臺旭講明解放青島的重大意義以及其在國內外的地位及影響,并商量著逐字逐句對稿件進行斟酌潤色,最后才拍板定稿。“當我帶著稿件返回駐地時,夜幕已降臨,路上沒有行人,只有部隊在巡邏。返回后我們當即將稿件交給報務員并發往北京新華總社。這樣青島解放的消息由無線電波傳播到祖國各地乃至世界五大洲。第二天,全國各大報紙、電臺均刊載或播出了青島解放的特大喜訊,有些報紙還套紅印刷大字標題,并配有社論。” ????此后臺旭又趕寫了《青島解放經過》一稿,洋洋灑灑兩千余字,更為全面具體地介紹了青島解放的經過。特別是解放軍入城時的場面,臺老連用幾個“壯觀”來形容。“當時整個青島都沸騰了!6月2日中午先頭部隊過后,解放軍大部隊和三千名入城干部排著威武整齊的隊列入城,從四方到市區的主要干道上到處是歡迎的人群,部隊行進在人們的夾道歡呼聲中,場面蔚為壯觀、甚為感人。許多工廠門前掛起歡慶的橫幅,慶祝的人們不斷從四面八方涌來,他們舉著彩旗,高呼口號,一張張笑臉、一行行熱淚在眼前浮動……許多青年學生高唱著‘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邊唱還邊扭著秧歌……”講到動情處,臺老幾次淚光閃爍。 ????身為歷史的見證者和記錄者,臺老有著自己特殊的情感與寄語:“當時參加革命工作的同志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如今活著的都已是年過八旬的老者了。回想當年一個個年輕戰士在解放前夕倒下的場景,悲痛之余,我更加知道今日之自由與幸福生活的珍貴。今天我們回憶過去那段歷史,緬懷犧牲的戰士,就是要以新的輝煌、新的成就去告慰那些長眠地下的烈士和戰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