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座談會31日在北京結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總結講話中指出,要深刻領會中央關于培養選拔年輕干部的新精神,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以改革
????談到科學優化領導班子年齡結構,李源潮部長指出,要實行老中青結合的梯次配備,既激勵年輕干部奮發進取,又讓其他年齡段的干部有前途、有奔頭,充分調動整個干部隊伍的積極性。
????在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座談會上,李源潮部長在強調以改革創新精神抓好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選賢任能的同時,強調要科學優化領導班子年齡結構,實行老中青結合的梯次配備。咋一看,似乎與會議主題有些矛盾,其實并不矛盾。在筆者看來,強調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并不排斥科學優化領導班子年齡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說,強調培養選拔年輕干部,與實行老中青結合的梯次配備,還是相輔相成的。
????因為,按照干部年齡結構優化配置的一般規律,合理的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應當是不同年齡段干部的有機組合,在領導班子中形成合理的年齡梯次配備,實現不同年齡段的最佳組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有效克服彼此的短處,形成新老交替的良性循環。黨校人才配置應如此,各級各類人才配置都應如此。實踐證明,各級各類人才在年齡上體現老、中、青優化配置,對于新老干部承前啟后、以老帶新、充分發揮老、中、青干部的特長和優勢,保持干部隊伍的活力,防止干部隊伍出現年齡斷層,保證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干部工作的實踐中,卻往往會出現忽視干部年齡結構優化配置的問題。譬如,有些地方、部門和單位借干部年輕化走極端,在實行干部年輕化的過程中,否定老、中、青優化配置,把干部年輕化變成了干部“低齡化”;也有的在干部任職年齡界限上搞“一刀切”,使一些年富力強、工作敬業、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干部不得不退出領導崗位。這些做法,由于違背了干部年齡結構優化配置的規律,不僅浪費了人才,挫傷了中老年齡段干部的積極性,而且也不利于干部隊伍的長遠建設。
????值得反思的是,導致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政策原因。譬如,在規定干部年齡結構比例時,一味地強調干部年輕化,對中老年齡段的干部在領導班子中的比例結構卻沒有明確要求。由于沒有明確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執行干部年齡政策時就不可避免也產生一些片面傾向,對年輕干部比例和職數摳得比較緊,對其他年齡段干部的選拔和使用重視不夠。而這部分干部在我們整個干部隊伍中又處于多數,是支柱和中堅力量。如果這部分干部長期得不到重視,工作自然沒有激情,班子也就缺少活力。二是管理原因。主要是上級機關對干部老、中、青優化配置的監控不夠,突出表現在平時對干部的調整把關不嚴,忽視了對各個年齡段干部的選拔、培養和儲備,使領導班子年齡結構沒能保持動態的合理化配備。三是人為的原因。如有的單位借干部年輕化,通過劃定干部任職年齡界限,排擠異已,也影響了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年齡結構的優化配置。
????分析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年齡結構優化配置的問題,一方面,要根據各個層次領導班子的實際情況,對年齡結構梯次配備作出相應的硬性規定,提出一套標準,制定較為科學的模型。具體調整過程中,在符合模型規定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各年齡段配備人數要求和比例,缺哪個年齡段,就補哪個年齡段的干部。這樣,有利于調動各個年齡段干部的積極性,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效能。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領導班子年齡結構的全過程監控。不僅換屆時要嚴格考慮年齡的梯次配備,平時每次干部調整都要充分考慮年齡結構的合理化,確保領導班子年齡始終保持動態的梯次化結構。這兩個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再加上排擠異已的人為因素也隨之沒有了,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年齡結構的老、中、青優化配置才能得到最好的體現。而只有領導班子實行老、中、青結合的梯次配備,才能既激勵年輕干部奮發進取,又讓其他年齡段的干部有前途、有奔頭,充分調動整個干部隊伍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