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木橋"變成"立交橋" 高職教育的春天來了嗎?
???????“高職普遍得到社會的重視和認可,尤其是今年的錄取分數一下提高60分,我感到非常激動和自豪,按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高職教育將來有可能與本科教育并駕齊驅。”今年的高職招生工作開展至今,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薛紅啟感觸很深。
???????吉林省今年的三本控制線文史類是403分,理工類392分,而長春職業技術學院今年的錄取分數線是文史類405分,理工類417分,高出了三本線,比去年平均350分的錄取線提高了60分。薛紅啟說:“從目前的報名情況看,都能在線上完成錄取任務。”
???????北京中新企業管理學院高職班今年擬招800人,截至8月10日,報名人數已達700余人。該校招生辦主任劉亞南對記者說:“在8月20日之前完成線上錄取800名學生的招生任務問題不大。目前的最高分接近北京一本線。”
???????“今年招的學生中主動選擇報名高職的學生比重比往年增加,占到了80%左右。其中不乏高分考生,目前最高分已經接近二本最低控制線。”薛紅啟說,“以往很多考生把讀高職作為考不上大學的無奈之舉,這種情況目前只占到了總招生人數的20%。”他認為,這些學生“分數比較低,讀不上本科,而且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寬裕,不能復讀”,是他們“被動”選擇高職的主要原因。
???????為何今年的高職招生較往年有了如此大的變化?劉亞南認為,一方面在這么多年的發展中,職教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硬件也逐漸完善,就業率和就業對口率很高;近幾年國家非常重視高職建設,高職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家長們也在逐漸轉變觀念。“多元教育使得學生們選擇多元化,現在的考生不是擠‘獨木橋’了,而是改走‘立交橋’,上民辦高校、職業學校等也都成為不錯的選擇,哪條路適合自己就走哪條”。
???????薛紅啟則認為,特色專業的設置也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因素。“高職課程都緊緊圍繞當地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學生在與企業和行業接觸的過程中會發現讀高職也完全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展示自己的才華”。
???????據薛紅啟介紹,他們學校的汽車專業、食品專業就是分別針對吉林省的支柱產業汽車業和糧食深加工業而設置的,各企業對這些專業的學生評價很高。
???????然而,高職招生的難度減小,并不意味著高職教育“春天”的到來,高職教育目前的狀況離“欣欣向榮”還相差很遠。與此相對應,在與今年高考生接觸時發現,很多沒有達到二本線但又接近二本線的考生大部分還是選擇了復讀。
???????小萌是山東濰坊的一位考生,今年已是第二次參加高考,490多分的成績與當地539分的本科線還有一段距離,8月初他又回到學校繼續他的“高五”。他說:“上大學是我的夢想,也是父母對我的期望,我不想讀高職。”
???????小萌的情況并非個例。“在我們這里,高中畢業只要參加了高考就能上高職。一些分數稍高的都覺得如果讀高職太可惜,不如在高考中再賭一把。只有那些分數很低,又對自己考大學沒有信心的同學才會去讀高職。”小萌說。
???????此類情況在全國各地的考生中普遍存在。對此,各校的招生工作人員表示理解,他們認為,“一些學生對高職教育的了解還不充分,認識上需要提高”。薛紅啟說:“復讀一年、兩年,對人才來說是一種浪費,對社會也是一種壓力。考生和家長要充分考慮自己的情況。要復讀就要充分考慮,一年后能不能考上本科,同時對這一年的成本要有充分估計,包括財力成本、身體成本和時間成本,現在晚一年就業就會影響很大。”
???????劉亞南則建議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選擇自己要走的路。他說:“高職教育具有貼近實際、貼近社會的優勢,與就業更近一些,高職畢業生一樣可以成大才、成大器;本科教育也有自身的缺陷,近幾年也逐漸暴露出來。”同時劉亞南坦言,在招生過程中“個別同類院校宣傳不太規范”,一些高職招生單位的姿態也讓一些學生望而卻步。
???????現在一些高職學校因為招不夠學生而降低招生要求,交錢就能上,使考生及家長對高職的評價不高,損害了高職院校的社會形象。濟南一位考生家長對記者說,一些高職招生單位生拉硬扯,就像房產公司一樣,讓他十分反感。
???????原就讀于青州民族中專的小偉(化名)中途退學,工作兩年后卻收到了多家高職學校的入學通知書,還有一些高職學校不停地給他家打電話,他十分煩惱。小偉說,工作一段時間后,雖然深感學歷的重要性,有深造的愿望,但“這樣無原則、無要求的學校不敢去,也不想去”。
???????對此,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職招生人員說:“現在很多家長和學生對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不放心,這一方面與社會的認識有關,另一方面與個別高職學校只顧眼前利益、坑蒙拐騙學生也有關系。只有規范好高職教育市場,職教事業才能健康穩定地發展。”(冀曉萍 樊未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