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奇瑞頻頻弄出“大動靜”,讓人大跌眼鏡。本來是一桿自主品牌、自主開發的“大旗”,偏偏回過頭去搞合資。伙伴分別是菲亞特、克萊斯勒以及“非汽車企業”美國量子公司,真叫人有點找不著北。
???????說實話,能夠跟上詹夏來、尹同耀們的“頭腦風暴”并非易事。說到底,奇瑞不是“泛民族主義”的旗手,奇瑞心里的大目標是“全球化”,是打造躋身強手之林的“國際名牌”。
???????此合資非彼合資。“后合資時代”將自奇瑞始。20年,靠“合資”起步的中國轎車業今天走到了成熟期的轉折點。如果說,合資時代的特色是“市場換技術”,“后合資時代”的特色將是 “技術換市場”——用中國轎車的自主創新技術去贏得全球化市場。
???????國際大公司眼中的“奇瑞魅力”
???????也許奇瑞這次更傾向于低調行事,不到飯熟不揭鍋。合作的醞釀,我還是從克萊斯勒、從菲亞特高層那里聽到的。有趣的是,這些大公司、大品牌的CEO們在談到奇瑞時充滿贊許,甚至充滿期待。與當年“從零學起”的合資不同,奇瑞是一個平起平坐的談判者。無論克萊斯勒的萊索達,還是菲亞特的馬爾喬內,都是在實地考察奇瑞后一見鐘情,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克萊斯勒近年來屢戰屢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場和產品結構單一,90%的市場在北美,產品幾乎清一色的大中型車。談轉型,萊索達很羨慕通用借助韓國大宇,找到一條完善產品型譜、拓展全球市場的捷徑。克萊斯勒在全球進行了廣泛的考察,終于發現奇瑞中小型車豐富的產品線和研發能力,以及對汽車和對市場的理解最符合克萊斯勒的預期。
???????菲亞特在世紀之初曾與通用互換股份并合作開發小型車新一代動力總成。后來分家,通用拿走汽油機技術,菲亞特只得到柴油機,小型汽油發動機成為弱項。而奇瑞開發生產的AVL發動機擁有當代小型汽油發動機領先技術,正好可以為復興中的菲亞特新產品系列解燃眉之急;加上菲亞特與南京的合作前途叵測,找奇瑞這樣一家實力雄厚的本土企業合資,重新回到中國市場,真是喜從天降。
???????奇瑞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耀說,國際大公司為何選中奇瑞,一是憑著奇瑞本身的魅力。奇瑞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低成本的配套和制造能力具有全球汽車業最高的成長性。二是中國的市場魅力和中國概念的魅力。比如克萊斯勒爭取上市,與奇瑞的合資必然成為概念,足以為它加分。
???????品牌,只能獨占
???????當夾縫中倔強的嫩芽長成中國轎車業參天大樹的時候,奇瑞卻轉而投身與跨國公司合資合作,開創了以自主開發、自主品牌為根基的“后合資時代”。只是這一次不再會發生把 “上海牌”轎車和品牌送進歷史博物館的事。在奇瑞的一份文件上我看到用加粗黑體字標出的一段話:奇瑞相信自己在資本結構上可以多元化,在品牌主權上具有獨占性。尹同耀在和我的交談中始終強調,品牌是企業的主權,所以必須獨占。
???????揣著強大的自主品牌,掌握核心競爭力,讓奇瑞在合作談判中底氣十足。尹同耀回顧說,談判之初,克萊斯勒提出由它拿產品設計和標準,用克萊斯勒品牌在海外銷售,奇瑞只做制造。可是就在談判結果等待戴克監事會審批過程中,情況發生了變化,奔馳要和克萊斯勒分手,于是我們翻盤,提出了新的條件。最后雙方協議,奇瑞將從產品庫里提供小型、中型轎車以及SUV、皮卡等7個產品,并承擔克萊斯勒小型車“大黃蜂”和另一款概念車的工程設計,這些車將在奇瑞制造,進入克萊斯勒網絡銷售;今后雙方還將在海外聯合建廠,奇瑞品牌也要進入克萊斯勒網絡。奇瑞將在合作中對每一輛車收取“技術使用費”,這已經完全不是“貼牌生產”的概念,而是奇瑞自主產品走向全球化的一次“試水”。
???????奇瑞和菲亞特的談判很辛苦,本來在7月9日要在都靈簽約,消息都透給媒體了,又陡生變故,雙方只好回到蕪湖繼續談。8月5日才終于達成框架協議。尹同耀說,與菲亞特的合資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合資,雙方的投資各占50%,不但生產阿爾法·羅密歐、菲亞特品牌的產品,也生產奇瑞的產品;菲亞特獲得中國的市場,就要讓出它的海外市場;奇瑞和菲亞特將共享技術、共享渠道、共享市場。奇瑞的經營、品牌堅持自主,決不接受任何干預。
???????“后合資時代”的追求
???????8月16日,奇瑞第100萬輛車下線;一年半以前,我參加了奇瑞第50萬輛車下線,還恍若昨天;而四年前,我是作為嘉賓,把第10萬輛奇瑞開下生產線的。
???????奇瑞把100萬輛視為一個戰略轉折點。
???????此前是奇瑞發展的第一階段——通過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奇瑞品牌的轎車今天出口56個國家和地區,奇瑞連續3年蟬聯中國汽車出口冠軍,今年每個月出口1.3萬-1.5萬輛,獨占汽車出口半壁江山——奇瑞人稱:把勢做起來。
???????此后開始的是第二階段——堅持開放創新,打造自主國際名牌。尹同耀說,奇瑞不滿足做一個國內品牌、區域品牌,從今天起,奇瑞要走出去,參與全球化價值鏈的廣泛國際合作,躋身世界強手之林。
???????奇瑞在合資合作中擁有產品技術、品牌主權、海外市場、股權四個方面的投入和權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是真正的強勢。而當初的合資企業,中方往往沒有自己的產品,沒有獨立的品牌,沒有海外市場,只有靠投資分紅。這是我所謂的“后合資時代”與“前合資時代”的根本區別。
???????奇瑞副總經理李峰介紹說,美國量子公司是一個投資公司,他看中的是奇瑞的成長性,因此在合資企業中,它沒有產品和品牌,只有市場和股權,說到底,是在海外銷售奇瑞產品,還要投資合資企業,與奇瑞共擔風險;與克萊斯勒的合作中,克萊斯勒有品牌和市場,賣的是奇瑞的產品,奇瑞還拒絕其投資分享股權;只有菲亞特獲得與奇瑞在四方面同樣的投入和權益。
???????開創“后合資時代”的奇瑞在合資合作中有著清醒的追求:以開拓海外市場為主要目標;以輸出產品和技術為核心;以堅持奇瑞品牌的獨立性為特點;以提升奇瑞全球競爭力為最終目標。
???????我以為,在中國轎車業起步時期,第一代合資企業從零起點上,“以市場換技術”功不可沒,為其后自主品牌、自主開發在技術、人才、管理、研發、零部件等方面奠定了根基。
???????“后合資時代”是對“前合資時代”的一種揚棄,握有成功的自有品牌,尤其握有本土技術研發能力和豐富的產品系列,奇瑞有了“以技術換市場”的底氣和話語權。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中央大力提倡“自主創新”精神的回饋與結果。奇瑞又一次走在了前頭。(專欄作家 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