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售收入三百一十億元 實交稅金六點七億元
島城農產品加工大步前行
本報訊
記者日前從市經貿委獲悉,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呈現“又好又快”發展態勢。統計顯示,去年全市實現銷售收入310億元,實交稅金6.7億
元,同比分別增長30.1%和20.1%。農產品加工業日益成為農民致富的依托、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和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市經貿委有關負責人介紹,2006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壯大縣域經濟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深入開展質量建設年活動,有力地促進了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據分析,目前農產品加工全行業呈現的特點是:
總量規模持續擴張。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2317家,年加工量達到56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8%和21.6%。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66家。2006年,全市新增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5家,總量達到45家,其中,新增過10億元企業2家,達到10家。
龍頭企業快速發展。2006年,10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38億元,出口創匯5.2億美元,實交稅金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19%和21%,分別占到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的45.2%、29%、25.4%。其中福生公司和九聯集團實交稅金增幅分別是137.6%和92.7%。康大集團登陸新加坡主板市場,開辟了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境外融資的新渠道。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截至2006年底,全市20個投資2000萬元以上、總投資11.6億元的農產品加工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9.9億元,占總投資的85.3%,完成投資計劃的102.5%。
外貿出口快速增長。2006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40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出口增幅較大的有果蔬類和水產品類,分別為25.1%和28.6%。
帶動作用持續增強。2006年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帶動農戶新增5萬戶,總量達到40萬戶,新增就業人員1.5萬人,吸納15.5萬人就業。五市農民收入的30%以上來自農產品加工企業,萊西市達到50%。
近年來我市農產品加工的發展可以用“異軍突起”來形容,市經貿委中小企業發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農產品加工業迅速成為全市民營經濟發展最快的優勢產業之一。2007年,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市將以提高精深加工能力為中心,以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為先導,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倍增行動計劃,積極推進項目建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培育一批龍頭企業、一批原料生產基地和一批品牌產品,全面提升總量規模。力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390億元,出口交貨值160億元,稅金7.9億元,同比增長26%、15%和18%。
(本報記者 劉紅星)
|